正在編輯「尺度院落與大樹場所:921校園後記

出自archiwiki
於 2022年11月16日 (三) 07:28 由 RENarch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建立內容為「王維仁 二十年前的921的校園設計,不但是臺灣教育空間改革的重要運動,更代表一個世代的建築師們社會與社區意識的建築思潮,同時也是我個人設計思想發展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我參與的光隆、福民與中坑三個小學的設計過程中,除了災後重建的社會與社區語境,更因為災後重建組織單位的人文價值,與校長老師家長們的信任,我們的設計團隊…」的新頁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