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崩解時代建築何為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附言 == 採購法是對公共建築的懲罰 只要開始閱讀採購須知 任誰都能察覺這部機器的宰制功能 越新的採購懲罰越嚴厲 掌握權力的官僚體制 就是徹底依靠這部機器行使統治權 假如還有機會!希望新政府能重新思考公共住宅政策。採購法不可能解答這類議題! 上個世紀在歐陸,曾經多次集合當時最優秀的建築師共同參與討論規劃設計,提出以經濟實用與滿足個人家庭社會環境的新時代居住建築,同時兼顧自然及人文環境與城市生活的整體融合。 在台灣,居住觀念長期被房地產侵蝕,造成居住價值的物化及商品化,房怨屋奴限縮了人民生活創造力與社會動能;競選時承諾廣建公共住宅藉以修正居住亂象,希望新政府不再繼續走建設開發的老路。 誰規定公共住宅要將容積蓋滿,將容積用完是私人建商的空間命題,蓋越多對投資報酬越有利,這是房地產的邏輯。然而,公共住宅不是房地產;將容積用完增加建築高度,造成結構消防電梯水電設備成本大增,未來建物維護難度更是遽增,蓋高蓋滿未必有利;國外經驗早已證明高層高密度公寓是不利社會住宅居住使用。若更仔細地設想最好能控制在7至12中高樓層,盡可能讓居住者輕鬆返家方便生活,因造價降低維護簡單換來全新居住意象及實質利益。 本來寄望公辦都更和公共住宅可以扭轉這不利情勢,利用公共交通的改善,鼓勵居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規劃設計上對汽車停車的數量盡可能降低,解放建築平面配置被汽車停車綁死的困難,創造出更多元有機的空間型態。真實不應該仍是繼續惡化,只見增高容積增加地下樓層數增加停車數量增加居住密度,不見任何紓緩調整的企圖!這絕對不是未來都市的願景,這只是更迅速的消耗社會資源,製造更大的危機來解決眼前的急迫!而眼前的急迫多數只是人的心理疾病所造成,特別是政治人物的心理疾病,你們太累了!整個土地也跟著一起累! 這幾年觀察政府關於公共住宅的急就作業?那些內部封閉完成的招標文件完全不接受外界的質疑和建議!那種擠壓式的,將一堆積木般的居住體如倉儲貨品般堆砌,限定生命在某幾種固定容器般的盒子裡存活;只完成數字上的任務!它更需要積極表達每個居住體活潑自由的生活,和在其中鼓舞整體的生命動能;千萬別再建造那千篇一律沒有精神的機械社區!讓人感覺像是一座座新的死城! 請回到出發點!珍惜這整體社會力量賦予的時代意義和機會。人民的願望,城市的願景,到底是什麼?那些基本價值必須維繫?可以從孩童開始培育;可以從家庭延伸至鄰里學校;不再跟隨著民主浪潮沉溺選戰!不再追逐權力私慾!不再繼續資本開發的慣性思維!疏散解構;調養生機;以開放精神取代官僚治理。 社會住宅 政府最應該做的 把中央統治式的住宅政策改變成多元的競爭制度 化整為零 在最小地塊上規劃有個性的社會住宅 講求效能 具機動特質 打敗龐大機構千篇一律的生產模式 這樣縫補都市生活的方式 任何民間資金都有進場機會 無須受採購法綑綁 無須標章鑑識 需要的 只有人的決心 和一開放的觀念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