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從建築改革到空間行動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建築 / 空間 == 對建築師最簡單的定義就是,設計建築物的專業者,而大多數的建築師的確也花最多的時間在從事建築「物」的設計與構築。這個定義本身並沒有問題,然而把對建築「物」本身的關注當成建築生產中最主要的活動,卻會帶來某些侷限。這種對於「物」的關注,可以從許多建築媒體的評論與獎項中充分感受到,也因此,美學形式和構築技術等外顯而靜態的建築特質,向來在建築史與建築理論的論述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而將建築狹義為「物」的方式,也讓許多建築師有意無意地把許多無法控制或回應的外在變動因素排除,安心地沉溺在形式與技術的操作中,而忽略了真實生活使用的動態變化,及建築與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間的變動關係。 在另一方面,把建築視為「物」也強化了建築商品化的危機。在經濟市場中,建築「物」原本就很容易被當成商品來進行價值交換,各種建築的「創新」在市場中成為提高商品價值最有效的手段,然而這種回應市場的「創新」所帶來只是視覺華麗的形式與華而不實的技術進步。建築以「物」的形式與資本經濟及市場價值緊密結合的結果,不但阻礙也壓抑了其它許多思考建築的可能性,也逐漸讓社會文化、倫理公義及自然環境等其他價值從建築的信仰中消失。 為了擺脫建築作為「物」的侷限性,我們需要重新以「空間」的觀點來理解建築。重新去關注「空間」一詞並沒有取代建築的企圖,而是希望為建築開展出許多不同的可能性。這裡所提到的「空間」,並不是在建築圖面及模型中所呈現出來,抽象而中性的狀態,卻是一種放置在充滿活力與變動的不同真實脈絡中,承載著雜多生活與各種社會關係的狀態。所有為了生產建築「物」所學習的建築思考與設計技巧並無須拋棄,而是要思考在面對變動不定的脈絡下如何去重新施展與運用,在建築圖面上的任何一條線都必須要意識到對於形成未來社會關係的期望,而不只是美學的宣示或施作技術的指示。從「物」的生產演化成「空間」的生產,將可以讓建築專業者脫離對建築本身內在領域的癡迷,重新以不同的眼光來面對外在真實的世界,去理解當代建築在社會文化脈絡、全球化經濟、生態環境及虛擬空間等脈絡中的位置。也讓建築從原本被市場支配而生產的「物」,一個的靜態結果的終點,成為能主動介入並回應不同變動脈絡關係的「空間」,一個動態演化過程的起點。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