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試論「綁標」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訂定規格」有兩種, == === 一種是基於設計理念的「善意」, === 為了完成設計理念就是要用認為好的東西; === 另一種是出於圖謀利益的「惡意」。 === 現今的公共工程,「善意」的綁標行為無法存在,「惡意」的綁標行徑在百般防堵下卻仍無法禁絕,這是公共工程品質庸俗化、惡質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常常談到,公部門向來防弊重於興利。為了防治病弊,築起了一道道的城牆,以為層層防護下終能免於病患。 但這與供養溫室裡的蘭花何異? 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人與大自然為伍,吸取陽光空氣與水,也與病菌共處;即使病菌侵入,體內建構的免疫系統會發揮防護能力,偶而生個小病亦無大礙。在無菌室裡,人體失去的除了病菌還有其他更寶貴的生長因子。 同樣的,公共工程為何不能以更開放的態度及更自然生態的概念,面對好的與壞的設計師,讓好的設計師創造進步與成長,至於壞建築師,可以建立一套監督機制,抑制他們發揮的空間。 這套監督機制其實也不是那麼難建立,加強預算書圖審議機制、發揮最有利標評選機制、建立設計師用後評估機制、資訊公開透明化等等,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舉例來說,營造廠最怕「綁標」後材料商哄抬物價。這是營造廠不事先做好訪價功課,任意投標結果。如果真有與原始預算有重大落差情形,何不拿建築師問罪;如果壞建築師原始預算就不合理拉抬,這種陰謀行徑在資訊透明化之下也將難以遁形,惡行不可能不畢露。 所以請公部門重新思考,設計「綁標」,真有這麼可怕嗎? (呂欽文,2014.01.12,建改社臉書<nowiki/>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68972756282/posts/10151843313136283/) <nowiki>---------------------------------------------------</nowiki> 「不得限制競爭」,一切嚨係為了防弊啦! 這裡舉一個簡單的排列組合問題: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