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九二一震災的歷史性回看:鄉村復興之曙光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天地不仁的時刻:二十年後回看 == 九二一那晚,我與家人在東海宿舍裡,那時小女兒還跟我們睡一張大床,深夜裡被一陣強震驚醒,聽到客廳餐櫥的玻璃門扇敲擊聲不斷,那顫聲還未停歇,又來一陣更猛烈的震動,我立刻轉身趴在小女兒身上,感覺房子就要倒塌了,我跟老婆說糟糕,要有災難了! 我們立刻抱著小孩衝出房子,鄰居們也陸續出來屋外,大家用當時剛開始流行的手機打電話聯繫遠方父母家人。 後來到中寮才知道,我在台中驚覺要有災難了,中寮的人衝出屋舍,口中呼喊的是:「要死人了!」災後一個月在中寮,跟我描述的壯漢大哥頭纏著紗布,手腳多處擦傷,他說跑出屋外時發現根本跑不動,整個旱田坵像海浪一般地滾動,他前腳跨出去,又立刻被土浪推回來,他整個人在田裡跌撞不停,還好保住了性命。 地震過後,我在不同的災區聽到各種對這次強震的描述,提到地下或溪谷傳來呼嚎聲、巨大響聲、撞擊聲、側向及直向震動、如波浪的滾動、強光、閃光、紅光…等等,有位村長描述地震時響聲,他舉起粗厚手掌重重拍擊在他座椅前的大理石桌面,形容他聽到的響聲是手擊桌面的好幾倍,他已六十幾歲,但每一想起那晚的現場經驗,立刻全身寒毛豎起。 地震後他上山看自種幾分地的柚子樹,原來樹徑約二十公分的所有柚子樹皆不見,只剩部分樹根朝上,整個山頭變為一片荒土。 最印象深刻的是在大約五年後,聽一位阿伯回想那晚的狀況: 他睡醒起來上廁所後,一時還沒睡意,就坐在客廳想看電視,拿起遙控器正要選台,突然強震襲來,電視立刻摔落地下,冰箱從房子一頭滑衝向另一頭,他立即感覺不對勁,叫喊著老婆逃命,當爬下一樓到地面時,發現屋外地面如海浪般波動不停,根本無法站立,往前抬頭看到村裡宮廟側影,他心中驚駭,因為平時是看不見廟的,這表示他家前鄰房已經倒塌。 然後傳來巨大爆破聲,村子完全漆黑,整個天空卻變成一片紅色… 阿伯是村裡藝術家,平時以木雕做出各種農具、農舍及動物等,一向天性樂觀,滿臉紅潤,但說起那麼久前的災難經驗,他仍然難掩驚惶,一時面無血色,蒼白著臉,眼中充滿淚水,讓我非常驚嚇又萬分不捨,對所有災區居民,親身經歷震度7.2級土牛翻身,真是生命不可承受的極限震撼啊! 我也要很久以後才慢慢得知,其實悲痛還有比個人驚嚇受害更深的一面,有人的兄弟困在崩倒的瓦礫堆中呼救,做兄弟的在一旁莫可奈何,甚至父母被倒塌土角封埋而哀嚎,作子女的也無法做什麼,有的幸運地等到勇敢的救援,有的只能束手一旁聽著這求救聲漸轉微弱終至沈寂。 災難後倖存者心中的自責創傷有時比生理性衝擊更難復原。 轉眼已經過了二十年,對於這麼嚴重的災難及損失代價,是否換來不一樣的新的安居環境?災後重建初期,對於受害當時的普遍農村地區,很多的期許是---不要原樣恢復,而是想辦法在一新的平台上重建新農村或新街區,希望當時營建署推動的「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能更全面在受災區實現。 就像是日月潭邊的某高樓飯店倒塌,夷成平地後,水潭景觀在此街道破口中呈現,很多人期待就保持這樣,讓路人可直接欣賞水景,但是最終大樓依舊蓋回來,名勝街在災後邀請東海、淡江、成大三所建築系師生共同研究的重建規劃建議方案,被街道重建委員會擱置一邊,而今天的名勝街商家亂象依然如昔。 中寮永平村主要街道店家幾乎全倒,喻肇青老師帶領的中原團隊投入數不清的時間精力,整合店家集體重建出較統一的沿街特色立面(圖2),但是以鄰里單元設想的公共停車及設施方面,最後皆無法實現。 東海工作隊在北中寮七村沿樟平路設置公車亭(圖3),期待成為村民在地資訊點或觀光導覽介面,皆因後無內容經營而僅為硬體功能,而且地方無力維護。 或者,「新平台」「新風貌」是外來團隊投射的不切實想像? 災後檢討在建築技術面、結構設計安全考量,皆有專業上更嚴謹的改進。 校園重建也是最具共識部分,凝聚出「新校園運動」的願景與執行機制,從競圖評審、預算編列、工程發包等都從中央以特殊專案方式推動,成果也相當令人振奮。 然而其中獲遠東建築獎的廣英國小,以及和興國小皆已遭廢校,目前出租給私人經營生態學園,這又是非關設計的偏鄉困境之一環。 到底盡了多少人力重建出新的鄉村? 大批熱心的民間團體、學者師生、專業專家,前進地方而地方又真的前進了多少? 地震時出生的小孩,今年已經上大二、大三了,震後的家園真的復原得亭亭玉立了嗎?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