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15革命尚未成功「新校園運動」持續進行中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轉型還是質變? == 至此「新校園運動」已經推動十年,開始轉型(變質?質變?)。轉型後的校園規劃設計案,從原先的使用者參與,變成專家學者集體設計。過去的審查委員基於協助的立場,尊重建築師的設計,後來轉型變成指導建築師做設計。建築師彷彿回到學生時代,審查委員變成評圖老師。 雖然,集體設計的結果,也不見得會比較差。例如,二〇一〇年,我們的第四個案子臺中南屯區春安國小第二期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在執行過程中有些理念就被「中和」掉了。集體設計的結果一定會取得一個安全的平衡,不會太差,但也不會有什麼好作品出現就是了。關於如何在老舊校舍拆除重建過程中「保留在地的集體記憶」這一個議題,二〇一一年,我們在第五個案子臺中市立黎明國中,先是找到這張創校初期的老照片,後來又在藝術家協會找到這面馬賽克拼貼外牆(智仁勇/一九六八年) 的作者李源德先生。原先我們計畫保存這片外牆,但經電話詢問李先生的意思,李先生婉拒了。既然創作者說不要,保存經費一百五十萬也沒著落,黎明國中近五十年的記憶,就在我們手上化為塵土。 二〇一二年,我們的第六個案子臺中太平區新光國小第一期新建工程,也是我們第二次參與規劃設計新的學校。這一次,基地座落在斷裂的歷史脈絡、全新的都市紋理的重劃區,我們省了很多接地氣的力氣,全心展開校園整體規劃。或許我們都誤解了校園整體規劃的意義。所以當我們完成報告並執行完畢第一期新建工程,後面的第二期工程新建工程就沒有照著我們的劇本走了。我們似乎感覺到,在實務上所謂的規劃並沒有取得它在學術上凌駕設計的地位,純粹只是附庸在設計底下建築師可以順便完成的作業而已。 二〇一三年,我們錯失最有把握的新光國小第二期新建工程,意外獲得母校臺中市私立明道中學「明道樓」拆除重建工程。這對一位長久執行公共工程的建築師而言,也是另一個全新的開始。私立學校在委託建築師的契約上、規劃設計的討論上、工程預算的執行上,都比政府好很多。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