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不只是硬體,更期待校園文化的改變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三、期盼在校園建築裡看到孩子的身影 == 邱參事提起,以往談到這些校園整建工程,在執行端想到的事情是,會強調從規劃端就開始討論,強調有完整的計畫。但他經歷過新校園運動後,感觸比較深,也是他經常跟許多校長分享的經驗是,我們參與校園建築的規劃工作,建築設計不管做得多好,在他看來,最多也就只是及格而已。但他更希望聽到的是關於校園裡的人跟這些建築的關係──這些校園建築在學生的校園日常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有哪些在空間中出現的活動跟學生有關?他在意的是校園裡的人,而不是房子。也因此,他更在意的是校園文化是否能在這個持續溝通的過程中,產生改變。他認為,公務員,包含校長,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要提出的是願景,要為達到這些願景的困境找到解決的方法。例如,他後來會做友善校園,或是做廁所和宿舍的改善,做老舊校舍結構安全體檢,包含最近推動的原住民文化地區的新校園運動,強調回歸原住民文化本體,這些都是回歸到使用者的本質,提出願景所規劃出來的政策。 在兩年的國教署長任內,他認為,傾聽、同理和實踐是他經常提醒自己的。他舉例提到,由於國教業務要一體適用各個縣市與地區,長期以來,其實累積很多因為地區差異被忽略的課題,因此,只要學校反映,署長會即時地回應與調整。例如台東位處偏遠,台東的國教夥伴曾經提到,學校編列的差旅費有限,不利於學校對外的業務推動,署長即要求檢討調高;也有校長提到,以往僅北高直轄市的學校有秘書加給,衍生不盡合理的現象也全面檢討;此外,先後曾經有兩所學校老師反映宿舍現況不理想,署長請各校會報教師宿舍的檢視,發現的確很多宿舍已經年久失修,也專案編列經費改善。至於全民更有感的營養午餐政策,國教署調整營養師的編制,增加午餐執秘,增加廚房設備,調整費用比例,確保經費能夠全面投入食材採買,讓孩子們真正享有高品質的午餐。 邱參事以其長年服務的經驗提出觀察:公務機關有兩種重要特性,一種是慣性,一種是惰性。慣性是讓組織可以持續最基本的運作,而所謂的惰性當然是指組織不願意做改變。但有趣的是,一旦讓組織產生內在的變化,則很有可能因為慣性,讓組織持續的往好的、正向的方向改變。如果要說新校園運動是否真的改變或留下什麼,或許可以說,當改變出現,對組織發生作用時,很可能就會持續地發揮影響。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