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15革命尚未成功「新校園運動」持續進行中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一定要有圖騰嗎? == 二〇一四年,我們因緣際會拿到苗栗泰安鄉象鼻國小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的案子,開始接觸原住民部落。同樣都是國民教育,原住民學校有需要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嗎?雖然我們沒有跟學校探討到這一個議題,但似乎感覺到:「我們不要不一樣。」我想也是,走廊教室樓梯廁所都可以跟平地鄉鎮一樣,但形式上呢?要不要有原住民的意象? 一般人想到原住民的意象,直覺就是原住民的圖騰,大量運用圖騰是最簡單的操作手法。但實際上我們做了一些個案研究後發現,許多知名的原住民建築根本不用圖騰來表現。想想也是,建築意象的表現應該從最原始的建築元素開始。於是我們在屋頂的形式上,植入祖靈的眼睛菱形的意象,其他就依照地形去做規劃設計,沒有任何原住民圖騰的運用。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最後進入審查會議,一個委員說:「你都沒有任何原住民的圖騰,誰知道這是原住民的學校?」 二〇一五年,我們參與百年老校臺中烏日區喀哩國小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一聽到百年老校就令人肅然起敬,但來到學校一眼望去,除了百年老樹,似乎也沒有什麼是百年的樣子。 我們想再現百年老校新風華,讓它看起來有百年老校的樣子:磚牆、拱廊、斜屋頂。要用RC表現磚牆、拱廊純粹模仿沒問題,但斜屋頂才麻煩。本來應該用鋼構比較容易施工也正好可以仿百年建築木造屋頂,但幾經討論最後決定也用RC。 RC、鋼構、甚至木造,在我們這些年「新校園運動」的實踐過程中,並沒有很明顯的被討論,大抵因為建築師疲於奔命應付預算不足、設計時間不足,沒有理由捨RC不用。 最後,沒有結語,因為「新校園運動」還持續在進行中……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