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不只是硬體,更期待校園文化的改變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四、從中央到地方:用腳來了解學校的真正需求 == 在教育部服務相當時間後,邱參事的傑出表現有目共睹,也前後受邀到新竹縣擔任教育處處長,以及台中市的教育局副局長。他特別提到,在地方政府服務的工作經驗,讓他有更多樣的磨練,特別是所謂的城鄉差距等課題,這些都非常深刻地發生在他服務的現場,讓他可以重新以不同的角度來審視這些教育政策在規劃和執行端的連結。因此,當他重新回到國教署,面對許多政策的制定過程,他經常會問自己,這些政策是不是能夠對地方產生幫助?如果他還是地方教育行政首長,他是否會歡迎這個政策?也就是說,要能夠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幫對方設想,因為政策就是要不斷地跟對方對話。因此,他也說道,了解學校需求的最好方式是用腳,只要經常到第一線去看,很多做出來的東西就不會太離譜。 他提到,他在國教署任內,做了許多校園再造的工作。包含從廁所改造、打造友善校園、改善宿舍空間品質、校舍安全與結構補強,鼓勵提報校園文資,一直到推動原住民文化都是在這樣的思考脈絡下。邱參事不諱言,921校園重建給他自己最重要的改變,或許是提醒他,只要願意做,換個角度想,事情會完全不一樣。他以自己多年公務員身份的角度指出,體制讓公務員都變成被綑綁的人,然而,社會脈動一直走在前面,只要公務員願意改變,就會離這個社會近一點,願意做,這個社會就會進步得快一點。雖然公務員常說要「依法行政」,但這句話的重點是要解決問題,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然而,第一線的公務員通常可能沒有足夠的歷練,沒有這樣的思維。因此,上面要有人帶,這是首長的責任,讓第一線公務員知道,如果在心態上,將任何新的政策想法當成是苦差事,當然會很難受,但若是當成資產來看,感受一定不同。因此,公務員要能夠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例如,邱參事在擔任署長期間,就經常和學校座談,直接問他們第一線面臨的問題是什麼,直接幫他們處理很多法規鬆綁的事情。這樣的經驗,或許也可以對應到,當時的新校園運動其實就是必須由長官到第一線,務實地解決許多實質的問題,才能夠讓好的政策被推動,進而帶動真實的改變。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