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校園是許多人的夢田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校園是最大的教具 == 國際建築師協會UIA對於兒童建築教育提出:「人類未來生存環境的品質,取決於我們今日的孩童。他們是否具有做出周全、適切決策的能力?完全取決於他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所學習得到的知識與能力。」 芬蘭於2006年將建築教育列入國家基礎課程視覺藝術課綱中,如同音樂、美術教育一般,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甚至延續到高中階段,認定「建築教育的過程」是所有美學與設計教育的基礎,也是公民教育的基礎。國內的華德福與人本教育也都努力在推動這一領域,在新南國小的遷校過程中,學校與我們也嘗試推動「兒童建築教育」舉辦「小小建築師體驗營」。 校園是學習的場所,一草一木、磚的疊砌、枕木的排列和水的流動,都是教學的素材。學校建築不只是提供安全的學習環境,更希望透過校園空間引發學生思考與多元學習。新南國小陳惠娟老師說得好,潛在課程是孩子自己玩出來的,這裡有好多城市孩子的第一次體驗,也是許多家長的第一次驚豔,有老師和學生的參與,學校的建築有了溫度。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