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試論「綁標」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訂定規格/指定廠牌/收取回扣] == 指定廠牌與拿回扣本來是兩回事。 為了設計的精準度。指定廠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因為"指定"很容易與"回扣"發生關係,所以"指定"合理化之後會不會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讓私慾有了缺口,鼓勵了拿回扣的趨勢------這是一般人(包括我自己)深深憂慮的。 如果我們分析設計師的樣態,有四種設計師: === <nowiki>#</nowiki>1很想把設計作好並堅拒回扣; === === #2很想把設計作好,回扣隨緣(非目旳、不強索); === === #3絕對在意回扣有無,但也會留意設計(材料)品質好壞; === === #4不管設計好壞,就是要勾結廠商綁標。 === <nowiki>#</nowiki>3與#4以回扣為目旳,#1與#2以設計為目旳。 各占多少比例,難有統計數字,但可以確定的是:後兩種人不管採構法如何防範,仍無法阻絕其遂行綁標的目旳。前兩種人就活得很辛苦,這種人因而離開公共工程的很多。 會拿的不管法規如何還是會拿,不會拿的會不會因為法規鬆綁而動心了呢?這是問題的癥結。如果答案是否定,或著變心的比例極小,法規鬆綁就有意義;否則,就需要另外思考。但還是要強調一句: === 為了設計的精準度。指定廠牌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