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最有利標」防弊 關鍵在評委遴選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八德合宜住宅弊案發生的環節少有人檢討,難保過些時候,同樣的犯案模式會再度爆發。 回頭看看近年發生的幾起評選弊案:南港展覽館弊案、台南市警政大樓弊案、新竹市眷村改建弊案、八德和宜住宅弊案,這幾個具代表性的案子有幾個共通點:一、以最有利標方式決標。二、由工程包商或開發商主導,勾結機關行不法。三、學者專家只是工具與白手套。而其中,又以「最有利標」為同質因素。 最有利標也就是經專家學者公開評選後決定優勝者的決標機制,是目前被公認最好的機制,國內外皆然。但同樣的一套機制,為何執行結果天差地別? 評選委員的產生、組成方式,是整件事產生「病變」的關卡。 工程會有兩種方式可決定評選委員:一、由工程會委員資料庫電腦隨機抽選,二、由機關(首長)自行遴選。目前所發生的弊案中無一例外都是由第二種方式產生。 採購法設計出這第二種遴選方式,是希望機關能有「彈性」,直接聘請具該案專業素養、了解該案容的專家學者貢獻心力。這個設計其實用意良善,但落到圖謀私利者的手下,卻變成了鑽營的巧門。 根絕最有利標的弊案,好像回到隨機亂數決定評委不就可以解決了?但如果了解工程會委員資料庫的「品質」的話,就不會有太大的信心。因為進入這資料庫的方式太容易、分類太粗糙、評鑑太浮濫,導致由資料庫電腦選出的委員,其專長與評選案性質常是牛頭不對馬嘴。電腦遴選固然有助於防弊,卻無助於「評選品質」。 如何兼顧?一、縮小資料庫,為該案遴選或接受推薦建構具一定數額之委員名單。二、公開委員名單,接受公開檢視。三、電腦遴選,由縮小的資料庫中選出最終名單。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