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請鬼拿藥單」,政府應認清BOT的本質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以BOT為代表的「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政府沒錢,藉助民間機構興建公共設施並允諾給予一定的優惠與利益。 大家都了解,有能力參與大型建設的機構,絕不會是「慈善」團體;既然引入財團免不了,日後的種種權益談判與爭議問題也就免不了。財團的存在目的既是「獲利」,請財團入門,與「請鬼拿藥單」何異!?如果來的是好兄弟,還有和平共存的可能,如果來的是「厲鬼」,那可就難以善終了。 BOT的本質既然如此,政府實在應該好好考慮該不該如此「挺而走險」。 像高鐵這樣的建設,有其必要性,不得不以BOT方式執行可以理解;但讓大家納悶的是,如雨後春筍般各地冒出來的BOT案,包括今日報載的新北市歌劇院、甚至巨蛋,有必要嗎? 過去的政府,像十大建設,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左思右想慎重考慮之後決定建設的項目。而如今,「發明」了BOT之後,不管有錢沒錢,不管有用沒用,蓋了再說;這是為政者「建設」的迷思!更嚴重的是,只要有空地,就會想個名目蓋出個東西,最終目的只是為了所謂的「政績」。花了建設經費不打緊,我們的土地迅速流失, 我們把後代子孫的建設幾年內全作完了! BOT不是不能作,BOT的核心問題也不在權力轉換,而是如何審慎規劃評估適切的內容與規模;這包括開發的目的、引入的行為、建設的規模,到建築計劃與設計準則等。從巨蛋與松菸的例子我們都看到了一個現象:為了搞大,成本因而攀高,附屬設施因而也變得不成比例的大,最後反噬了開發的目的!不要怪遠雄與松菸文創,他們是按照既定的劇本發展,要怪就要怪當初如何設定了這麼大規模的劇本。 權利金也好、議約條件也罷那都是生了小孩之後想辦法爭撫養權。這小孩該不該生出來,是更應探討的嚴肅問題。 國內的建設輕初期規劃而重預算、工期、工程品質等等的形而下的數據,導至於起頭容易結束難。多花一點時間評估、多花一點錢決定該不該作,絕對是事半功倍值得的事。 但這一切都比不過主其事者「建設」的心態!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