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回設計初心 建築人推「5自問」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9.18 02:33 am 台灣公共工程弊案頻傳,不少建築師與學者牽涉其中,嚴重打擊建築師形象。建築改革社(簡稱「建改社」)發起「建築人自問行動」,要求每位建築人在設計、建造作品時,須先自問五個問題,涵蓋社會公益、學術倫理與建築創意、理想等,已得到近百位建築師簽名響應。 這項行動要求每位建築人在設計作品前,須先自問五個問題,包括:「社會公益,我是否照顧了?」「學術倫理,我是否實踐了?」「建築創意,我是否盡心了?」「本職學能,我是否精進了?」「建築理想,我是否堅持了?」 台灣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民間與政府開始「打房」、爭取居住權的公平正義。建改社社長呂欽文指出,許多豪宅廣告以建築師為代言人,讓建築師在大眾眼中彷彿成為開發商的「幫手」或「幫凶」。日前桃園合宜住宅爆發弊案,建築學者淪為「白手套」,「建築師的形象徹底崩潰。」 前陣子,建改社成員聚在一起總是唉聲嘆氣。呂欽文認為,在這個社會氛圍低迷的時刻,大家應做點事凝聚向心力,因此發起建築人自問行動。 成員們預計周日舉行的建改社年會中,由建改社創辦人、本屆國家文藝獎得主陳邁宣告起跑。目前聯署的有建築師潘冀、邱文傑、龔書章、建築學者夏鑄九、徐明松、阮慶岳、曾成德等近百人。 呂欽文說,有人質疑光精神層面的「自問」能對建築環境產生影響?他認為信念是行動的第一步。如星雲法師提倡的「三好運動」,幾句話便產生潛移默化影響。 「如果社會有千瘡百孔待補,我們該先補上我們的這一塊。」呂欽文表示,台灣社會瀰漫批評風氣,大家習慣「手指著別人」。他希望自問行動讓年輕建築人學會先檢討自己,「自問」才有可能凝聚正面能量,翻轉建築師面臨崩壞的形象、進而改造社會。 呂欽文表示,建改社把「五問」設計成海報與卡片,寄到各大學建築系所、建築師事務所與協會,還將推出系列座談,邀請建築師談如何透過建築介入社會議題。 【2014/09/18 聯合報】@ <nowiki>http://udn.com</nowiki>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