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專業自律,重建建築師形象(徐岩奇)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專業自律,重建建築師形象 (出處<nowiki/>https://www.zoomatelier.com/web/book2.php?n=85&d=6) 每次公共工程弊端上新聞頭條,牽扯到建築師,姑且不論真相如何,都屢屢造成專業形象的傷害。在呼籲政府作制度改革的過程中,營建業界卻指控不少建築師綁標收回扣的問題,危害營造業界,著實讓建築師界蒙羞。政府被迫為了防弊,不斷緊縮政策,甚至危害到正常執業環境,形同連坐懲罰,讓正常指定優良材料為求設計性能也說不清。 綁標收回扣問題部份肇因政府編訂的設計費率不足,美言爲求生存。然多數弊端的起始點,在於建築師遴選過程;建築師或作為有心團體的棋子,或自己運作買通評審,一但涉入,就談不上專業尊嚴與爲品質嚴格把關,在食物鏈下,綁標收回扣變成永不歸路。 建築師應該選擇寧可餓肚子、有骨氣,不要走上爲五斗米折腰的不歸路,害人害己,這是眾多前輩的勸戒。 如果建築師不相信評審機制,寧可相信透過運作才能勝出,這真是國家的悲哀,這關鍵出在制度的設計。建築界長期以來一直呼籲:「事前公開評審名單」,這也是世界的潮流;政府主管機關卻一直找藉口迴避,原因也出自於不了解建築的執業特性,無法對症下藥。如果問十個建築師如何杜絕遴弊端,有九個會告訴您「事前公開評審名單」;但如果問十個打算要作弊的人,有十個會告訴您「不可公開評審名單」。這道理很簡單,黑暗怕見到光,愈是公開透明的制度,愈可導向良性循環。 事前公開評審名單才是最終解決問題之道,否則仍然是永無寧日,檢調永遠有做不完的事。在九二一新校園運動,及近來政府舉辦的國際競圖,都提提供相當好公開評審名單的方法借鏡,沒有理由不廣泛實施在所有的遴選。 然而,再怎麼好的制度,都需要靠專業界自律,否則還是搞臭搞垮,建築師公會應該約束所屬會員,糾舉害群之馬。最重要的是建築師本身應該有破釜沉舟精神,摒棄走後門陋習、珍惜建築師尊容身分,回歸建築理想與使命,贏得大眾的信賴,如此執業環境改善的日子才可真正到來。 徐岩奇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