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推太陽能 別拿環境景觀當祭品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聯合報 ╱ 呂欽文/建築改革社社長(台北市)】 2014.04.22 能源局為擴大縣市政府活化公有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公告實施「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競標作業要點」,放寬地方政府所屬建物屋頂免競標,開放每縣市享有一定規模之執行量。縣市政府則藉由太陽光電能源服務業進行推動,縣市政府免出資,僅提供公有屋頂,由太陽光電能源服務業者承租、設置、發電。 從表面上來看,這個政策符合節能減碳之時代潮流,沒有反對的理由。但如細究其執行效益與環境衝擊,卻不得不讓人為這粗糙、甚至粗暴的政策捏把冷汗。 眾所周知,太陽能發電的技術,還在研發階段;要談設置成本與產出效能,實在不成比例。政府意欲鼓勵相關業者、為其創造業務機會,制定優惠措施本無可厚非;但不問高山平原、不問東西南北、任由製造業者提出設置方案卻讓人痛心。 更讓人憂心的是,能源局準備在各縣市的各個學校推動屋頂光電板;以些微的租金為餌,讓不明就裡的校方配合施作。校方以為裝了就是代表進步,卻不知道裝了之後這些大型構造物可能的結構、防水、風災、尤其是校園景觀的衝擊。 南投九二一校園重建區目前就面臨這樣的問題;許多當年用心設計,成果有目共睹的新校園,即將被籠罩在一片片光電板的陰影之下。優美溫馨的校園美景亦將不在,看到的將是一座座鋼架與一片片玻璃板。整個過程沒有經過建築專業者的參與,更遑論徵詢當年的設計單位的意見。 整件事情如同能源局與各縣市政府聯手,拿巨大的公共工程場域作為試驗場,讓廠商瀟灑發揮;姑不論廠商的利益為何,光對公共工程、尤其是校園環境所造成的可能傷害,就值得吾人心驚。 此事已引起國內建築界批判聲浪,咸認能源局作法粗暴,希望未來的標案能改弦更張;對於已發包的標案,亦期望能有補救方式,最起碼應要請建築師參與規畫設置方式。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