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支持建築年輕世代行動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建改社聯合建築教育界「支持建築年輕世代行動」座談會「會議成果備忘錄」''' == 時間:109年7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點至下午2點 地點:繼光工務所 (400台灣台中市中區繼光街55-1號) 主持人:社長 曾梓峰 == 一、契子 == 2020年7月18日,因應建築界當前的一些社會紛擾,建築改革社秉持強化社會對話的初衷,邀請全國建築系主任與代表,以及來自建築師業界的代表(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大小事務所規模建築師、新生代建築師等),在台中繼光工務所舉辦座談會,針對當前建築年輕世代在工作職場上的遭遇,以及所衍生的相關社會擾動,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嘗試由建築教育界的角度,共同探索在這個議題上可能的因應態度與行動。 在歷史時勢上,這個課題的浮現,與會者共同注意到,這個事件並不是台灣社會所呈現的獨特經驗,而是與世界共有同步的現象(2019年於英國與美國都同樣浮現了建築年輕世代對於工作職場上對抗不公平對待與剝削的回應行動)。因此本次座談會對於相關課題的討論,除了針對事件具體的經驗進行討論外,更聚焦整個改革課題的系統性視野,以及未來發展可能的前瞻部署,進行腦力激盪。 本次邀集國內建築系代表的座談會的行程實為因緣際會,實務上對於直接產生結論並未抱以期待,因此大家同意,本次座談會的基本價值,將在於建立集體的對話、透過集思廣益建立問題與課題的光譜,彙整眾人的經驗與智慧,以及建立未來合作共同推動改革的平台基礎。由於這是一次未設定結論的開放性對話,但又希望這個討論的集體創造,可以作為後續行動的指引參考,本次座談會因此將大家智慧的結晶,提出一種「備忘錄形式的會議成果說明」,以昭公信。 == 二、座談會討論摘要 == 本次討論的主題,以建築年輕世代的處境為核心,學界與業界的真實對話為基礎,圍繞著下列課題而展開:1、低薪結構的課題;2、實習、學習、打工的課題;3、性平、權力落差、尊重對待的課題;4、學校教育供給與業界需求彼此斷裂的課題;5、學界與業界共同積極回應社會變遷、與進步接軌的課題;6、共同對抗社會偏差想像、積極落伍國家制度與法令課題。 === 1、低薪結構的課題: === l 從學界的角度,低薪的課題,較缺乏直接的關聯與影響力,然而大家仍然願意共同關切中長程的結構性改造 l 我們發現,傳統建築專業低薪結構,比較世界各國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普世性 l 有關於專業服務費率的合理化,學界認同與支持結構性的落實 l 從「建築設計」邁向「建築整合設計服務」的典範變動是學界與業界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l 認同建築「系統公司」的發展具備更大的資源市場 l 認同「觀念突破、跨域整合、異業結盟」是學校教育與建築業界聯手打造更寬廣市場的契機 === 2、實習、學習、打工的課題: === l 實習在建築教育中仍有其高度的價值 l 各個學校基於其發展特色而打造獨特的實習課程乃必然的走向 l 拒絕以及避免實習成為廉價勞動力的替代形式 l 實習必須系統性的重新定義,釐清學習、打工的分際 l 從學校端,推動有輔導與專業支持之系統性組織的實習制度 === 3、性平、權力落差、尊重對待的課題: === l 認同為新世代的核心課題 l 尊重對待為所有平權的基礎 l 推動建立建築職場上制度性保護程序 l 強化教育與合宜行為規範 === 4、學校教育與業界需求彼此斷裂的課題: === l 承認與共同面對學界與業界的巨大斷裂 l 認同學界與業界應該強化對話,合作與融合的主張 l 積極重構新世代建築專業的價值觀,重建彼此信任感 l 大學是否為職業訓練所?應該進一步被討論與釐清。 l 大學接軌職場彼此的關係必須被重新思考與定義 l 進入職場之多元化的選擇與能力分級應成為學校與職場接軌必須處理的課題 l 在不同學校建築教育,以及建築師事務所經營上,鼓勵共同推動「差異性多元特色」的打造 === 5、學界與業界共同積極回應社會變遷、與進步接軌的課題: === l 打破唯一「建築設計」的學界教育慣性,展開全方位新「建築設計系統服務」(系統公司)的經驗光譜 l 學界與業界必須共同了解建築產業鏈商業運轉模式與典範的變動(知識經濟、平台經濟、系統經濟) l 學校建築教育應打破傳統規範,鼓勵面對社會真實,以靈活的策略,重新針對社會變遷的趨勢,推動建築教育內容進行創新的改變 l 積極回應108課綱所可能帶來的衝擊 l 回應社會多元價值發展趨勢,鼓勵各校發展特色,共同提供學生未來進入職場的多元選擇 l 鼓勵並支持年輕建築師針對「職場與經營」模式的創新,打造新世代的企業文化 === 6、共同對抗社會偏差想像、落伍國家制度與法令課題: === l 推動「建築」在國家價值與政策體系的定位 l 職業尊嚴重構的共同努力 l 建築在學術上的基礎研究系統應該重新被建構(政府與職業公會的共同主導、學界與業界的融合、大學的分工與共同承擔) l 國家應對於建築「技職體系」進行重新定位,推動進步的系統建構 l 發展建築就業體系中之職種分級與價值認證 l 建築教育國家制度和行政規範的鬆綁,提供正確的支持(課程、師資、經費、管理) l 打破政府在建築制度與法令上的偏差引導,強化對話與合作(工具規範、制度規範、引導規範) == 三、一些共同的想法與態度 == === 1、 所有與會者同意「年輕世代抗爭」給我們帶來了邁向建築專業轉型的新契機 === === 2、 學界與業界應該走出傳統的分工領域,大家彼此認識與對話,共同結為夥伴 === === 3、 新時代的轉型與帶來的新脈動要共同學習認識 === === 4、 本次會議基本上沒有實質結論。精彩的對話指出了大部分的問題、分享了經驗,以及呈現了新方向 === === 5、 性平議題與方向,大家都認同 === === 6、 學界與業界的落差,必須重新被辨識和處理,但是共同回歸現實社會變動機會中尋找出路 === === 7、 建築在國家價值體系與政策中需要被定位 === == 四、後續行動的期待 == === 1、 倡議成立全國建築系聯盟,強化對話、共同面對社會變遷課題,推動建築教育升級轉型 === === 2、 因應時勢,配合社會變化,建立各種與建築教育創新改造有關的議題平台,分工合作,發展具體改革行動 === === 3、 共同參與政治遊說行動,結合社會團體、政府機構、立法院、監察院,共同打造建築專業發展新的友善環境 ===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