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有感東海... 分享貼文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撰寫者:趙力行 Chao Li Hsing 臉書連結:<nowiki>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68972756282/posts/10153969289821283/</nowiki> 分享貼文 「有感東海...」郭肇立 11月3日 2.XI.2016 我在東海建築系進進出出,斷斷續續,1974-2004 三十年間一共教書十年,勉強也應該算是個東海人了。這段期間我曾經看到興盛,也曾經看到衰退,但是在外面每次一提到東海建築時,我總覺得有點光彩,因為這個學校曾經有最現代思維的教育,也擁有一個全臺灣最令人羨慕的校園,無論新校園建築如何,舊建築群總是能撐一下場面。 但是從最近的藝術中心修建不斷失誤看來,東海需要嚴肅地面對一個建築基本認知的問題了... 從校長、總務長、院長、系主任、老師、學生都需要反省一下,為什麼東海精神不見了?美學喪失了?氣質沒了?眼睛瞎了?連一個房子的好壞都看不清楚了。 臺灣許多人不懂建築,喜歡蓋房子;在歐洲卻相反,他們尊敬建築,不敢亂蓋房子,也不敢急著修房子。魯汶大學超過五百年,卻沒有一個大禮堂,每年畢業典禮就在大草坪上蓋一個大棚臨時用,典禮完了就恢復為草坪。一棟舊建築修十年以上更是常有的事,不是缺錢,只是慎重。 想一想,其實我們並沒有需要那麽多的房子,只是我們並沒有好好使用房子,一天有24小時,每個空間只使用幾小時,體育館、禮堂、教室、辦公室...需要form follow function 一個蘿蔔一個坑嗎?需要蓋新房子,其實說穿了只是慾望吧! 歷史告訴我們:學校之所以永恆,因為愛,因為珍惜;朝代之所以滅亡,因為慾。慾令心盲,私慾懷了胎,就生出罪來。愛你的學生,珍惜你的校園,讓東海永恆吧!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