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為什麼不能有二個建築師公會?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為什麼不能有二個建築師公會? 曾光宗 │建改短評 既往以來,台灣各地的建築師公會可說是只有一個,如有細分的話,僅是依照行政區域加以區分,例如直轄市設立了台北市、桃園市、新北市、台中市等建築師公會,或是縣市政府設立了新竹縣、苗栗縣、屏東縣等建築師公會。如以現行的法令來看,這種現況應該是依據《建築師法》第四章第三十條「……同一或共同組織之行政區域內,其組織同級公會,以一個為限」而來,致使現在的每個行政區域只有一個建築師公會。 問一個很單純卻屬本質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只能有一個建築師公會?難道不能有二個建築師公會嗎?其他國家是否也是如此呢? 拿鄰國的日本為例來加以說明;目前日本的建築界,大致上有五大建築團體,排除由建築師事務所所組成,類似建築工會的「日本建築士事務所協會連合會」、由營造廠所組成的「建築業協會」、以及大多由建築學者所組成的「日本建築學會」之外,另有「日本建築士會連合會」與「日本建築家協會」之兩大建築師公會。 兩者之中,最早創立的是於1952年成立的「日本建築士會連合會」(簡稱「士會連合會」),該公會只要是建築師都可以參加,直至2008年底為止,計有15,682名會員。相對地,「日本建築家協會」(簡稱「JIA」)於之後的1987年才成立,而該公會的入會資格較為嚴格,明訂了「基於專業理念及自律精神,專職從事建築設計監造工作,並於取得建築師執照後,擁有3年以上從事建築設計監造工作者」原則。兩者相較,「JIA」與「士會連合會」的入會資格,最大的差異除了前述的入會條件設定外,隸屬於「會社」的建築師(日本的大型建設公司或營造廠內有非常多的建築師),是無法加入「JIA」的。致使「JIA」的會員人數較少,同樣至2008年底為止,只有2,598名會員。 這兩個建築師公會,各自有著不同的創會宗旨,因此加入的建築師的屬性也不同;更重要的是,他們各自的理念與訴求也都不一樣。例如「士會連合會」向民眾倡導「可信賴的建築師」,並推動「專長建築師」制度,公會的目標與工作內容主要著重於建築師的資質提升,強調建築師的再教育,定期舉辦各類且為數眾多的講習課程與活動,讓建築師不斷地學習與成長。 相對地,「JIA」則是以建築設計環境的改善、建築設計酬金的合理化、以及建築師的國際化為主要訴求。而為了達成這些理念,「JIA」對於建築師的認定十分明確且積極。例如在「JIA」所提出的《建築師憲章》中,將「創造行為」、「公正中立」、「持續專研」、及「堅持倫理」等觀念列為建築師的職志。另外,在《建築師執業五原則》中,也訂定了「自我信念的確立」、「專研多樣的專業能力」、「保持自由公正中立的立場」、「適當的報酬與社會責任」、及「作為職業團體的宣言」等原則。 從這些內容來看,「JIA」都在提醒著建築師必須基於專業的公正立場來執行業務,並將「建築設計酬金與社會責任」連結在一起看待。另外在《倫理規範》及《行為規範》中亦指出,「對於社會而言,作為會員的建築師,在角色與責任方面,必須努力求取社會公眾的良好評價」,「對於業主而言,建築師必須站在社會公益及公正的立場執行業務,更必須充分地告知業主此原則」;這些都提昇了建築師的社會形象。 而且「JIA」積極參與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UIA)的活動,促進日本建築師與國際的各國建築師相互了解與交流,以期成為國際建築師中的重要一群。 雖然「JIA」的會員人數較少,但是由於會員們都積極地爭取各項建築設計的機會,並主動地參與各種的社會活動及國際活動等,因此目前的「JIA」,儼然已成為了前述日本五大建築團體的領導者。 另外更有趣的是,「JIA」的會長(類似台灣的公會理事長)都是由建築業務繁忙,但十分活躍於社會與建築界的建築師來擔任;例如深深影響日本建築發展的建築師-丹下健三(1913-2005)就曾經擔任過「JIA」的會長(1986年)。 整體而言,日本的兩大建築師公會,彼此之間存在著十分微妙的「競合關係」;雖然兩者的創會理念、宗旨、訴求方向、會務工作等都不盡相同,但也正由於如此,整體上讓日本建築師不論在專業能力的成長、社會形象、或與國際接軌等面向,都有了積極且正面的效益。 由這個例子來看,台灣為什麼不能有二個建築師公會呢?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