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美好的設計課文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美好的設計課文 羅曜辰 │建改短評二 這幾年一直默默觀察設計課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我發現師生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少,老師在設計課堂上講得越來越多,而學生則是開始越來越沉默,這種單向的狀態讓人擔憂... 這讓我回想起過往自己當學生時的設計課,確實很多老師在設計課中會滔滔不絕地講話傳道,莫非是希望把自己經驗的、所學的事情可以很快地傳達到學生耳裏,這時候就會出現兩種狀態,講話條理清晰、生動的老師可以讓學生聽的津津有味,比較不會講話或者一直在講重複的話的老師就會讓學生覺得囉唆…不過不管是哪一種狀態,每當老師要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學生通常是啞口無言,不然就是兩三句話就結束,現在的學生好像沒有自己的看法,或者越來越找不出問題所在?但事實是這樣嗎?我自己就曾經默默地關注學生的FB,我通常會發現怎麼跟我在課堂上認識的他不大一樣,學生的FB對每件事情都有看法,對很多細微的事物都很有感覺,但是一到課堂上這些看法、這些感覺好像都憑空消失了…設計課本來是老師與學生可以在不同經驗的時空下交換意見的場所,現在變成越來越單向式的傳道,而且未必有效果,面對這樣的狀態,我從五年前的教學開始,話就很少,幾乎是只對學生講出來的話做反應,學生沒有講話,或者講的少,我也講的少。一開始前幾年還很有效果,因為學生慢慢發現設計課不是演講課,學生要學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達得越多,與老師的對話、互動就越多,常常我與學生在課堂上激辯,這種互動很過癮,因為這時候的老師最不像老師,學生也最不像學生,這幾乎是要在一個彼此熟悉而且信任的關係下才有機會發生的討論,我很愉悅地享受這樣的教學互動,心中也默默地對敎出來的學生感到自豪,他們終於學會獨立思考了! 好景不長,近幾年發現這樣的狀況慢慢改變了,學生上設計課的心態比較像是來聽演講課的,老師如果講太少學生就會覺得老師沒有用心教學,甚至很多學生上設計課是來跟老師要答案的,而不是來跟老師討論。其實真實狀況是學生的想法很多,但通常只在私底下默默地講。另一種狀況就是老師滔滔不絕地傳道,以致於學生在默默接收的同時而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學變得越來越困難,當老師想辦法讓學生可以自主思考時,講太多則框架了學生的思考,但講太少又會讓學生覺得老師沒有在敎東西… 這其中的拿捏還是得慢慢抓到一個平衡點,在大學教育裡面沒有比獨立思考更重的事情,因此老師與學生的心態都必須調整。 簡單來說我認為:老師的話要少而精準;學生的話要多而不懼。這才是我心目中美好的設計課。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