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都更修法容積獎勵、苗栗破產的永續性思考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都更修法容積獎勵、苗栗破產的永續性思考 陳裕益│建改短評_2017/07/27 2015年6月是自188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六月!2014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氣候異常可能成為常態!建築業界是否應重新思考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對策?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由1990年代起萌芽,至今已逾1/4個世紀,在臺灣稱做「永續發展」,在大陸叫做「可持續發展」,相較之下個人比較喜歡「可持續」的概念,代表著必須要有各階段的執行方針,並因應當代環境與科技水準的變化而調整,隨時修正往目標前進;相對的,「永遠繼續」的概念則比較空泛,像是想一次就達到永遠的理想目標,而缺乏修正方向與做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基本上有三個概念,「循環性」:考慮人類、社會、生態、資源、經濟與環境能生生不息的循環;「公平性」:追求人與人之間(世代間、窮與富、國與國)、人與生物之間、物種與環境間的公平與平衡;最後則是「長期性」:永續發展(或可持續發展)應該是一種長時間“動態發展”的調適過程。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UNCSD)即強調要整合經濟、社會與環境等多樣性的課題與擬定操作手法。 永續發展的概念運用到建築上,最廣為操作的就是「綠建築」,在臺灣強調「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然而,每一棟建築物都是由建築結構體、內部裝修與建築設備所組成,基本上興建一棟新的建築物,即便它是「綠.建.築!」,從拆除原有建築物、規劃設計、建材生產、營造興建、設備安裝、室內裝修等基本的營造過程,都是一個使用資源與消耗能源的大黑洞,因為取得「綠建築」標章而可以獲得容積獎勵的政策實是一大謬誤,更與推動綠建築的「永續發展」理念背道而馳。綠建築推動的目標應該是要「改良舊有的構造方式、運用遮陽隔熱節水的手法與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降低能源與資源的消耗、減少興建與更新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並使用適當適量的建材維持健康的生活環境」,而不是鼓勵可以使用更多的資源與能源! 另外,前一段時間到苗栗參觀了「閩南書院」與「客家圓樓」,對照最近苗栗縣府破產的現象,基本上也是一系列缺乏永續發展概念的建設決策,若在加上「北勢溪親水廊道」的豪華水舞與燈會煙火展演等,就不難想像其窘迫的程度了!這樣的建設,即便建築師非常用心的設計所謂的「綠建築」,倘未能發揮原先預期的文教目標,將來極有可能是一個個養蚊子的耗能怪獸!倘以永續發展的概念來構思這樣的文化建設,若能選定有保存價值的傳統閩南或客家建築物,加以整修後來作為文化教育的場所,較符合古人「能用則用,當省則省」的傳統美德,比之大興土木的創造留名式的場館,應較能達到環境的自然永續。 永續設計是一個由淺綠到綠、再更綠、深綠的過程!因此,綠建築政策除了管制新建建築物的耗能量外,政府和業界應該要更重視將現有的建築物「升級」為綠建築,取代以往建造新的「綠建築」的政策,鼓勵以修復現有建築物為「真正綠建築」,更能符合永續發展的政策目標。 附帶說明:感謝建改社呂社長邀稿,小弟碩士論文是以永續發展的概念出發探討建築設備的永續性現況,然這只是永續發展的一個非常小的應用範疇,近年常覺得,若決策者能以永續發展的想法思考政策方向,應該可以有對環境更友善的發展!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