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修訂間差異

出自archiwiki
(建立內容為「培英二期簡報逐字稿 頁1_封面 各位委員大家好~~很開心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們對培英國中,老舊校舍重建和整體校園規劃的想法。 頁2_目錄 關於報告書的內容,包含: 團隊實績、計畫目標和執行、規劃及設計構想、 包含施工監造和預算期程、相關的社會責任及附錄文件 也都在這一次報告書中做了完整的說明。 頁3_對照表 另外也提供評…」的新頁面)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培英二期簡報逐字稿
https://meet.google.com/saw-jqnm-gmj


頁1_封面


各位委員大家好~~很開心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們對培英國中,老舊校舍重建和整體校園規劃的想法。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msDgiblYvbvq58RvMnKaM6sIRzc_aKCR?usp=sharing
 
頁2_目錄
 
關於報告書的內容,包含:
 
團隊實績、計畫目標和執行、規劃及設計構想、
 
包含施工監造和預算期程、相關的社會責任及附錄文件
 
也都在這一次報告書中做了完整的說明。
 
頁3_對照表
 
另外也提供評選項目的對照表,供委員參閱
 
頁4_團隊組織
 
我們是吳建志賴人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由我和賴人碩建築師作為本案的計畫主持。今天一同參與簡報有本案的蔡孟政結構技師,和事務所的專案設計師典翰。
 
累積了18年的公共工程經驗,我們知道好的作品是透過團隊的共同合作所完成。所以我們也組織了專業負責的技師顧問團隊,包含本案的結構、機電技師、燈光和景觀顧問。
 
頁5_履約實績
 
展現在工程實績上,近五年在建工程18次的工程查核中,我們獲得了13次的甲等,平均成績為高標準的80.2分。
 
在校園建築的設計上,小至木構的幼兒園、大至學生宿舍和活動中心,我們也獲得了國家卓越建設獎的肯定。
 
頁6_都市計畫
 
回到本案,基地在都市計畫中屬文中用地,下方臨河岸綠地及住宅區,左右兩側為文中及文高用地,上方則為十八尖山的公園用地。
 
周邊重要的自然及人文景觀,則包括了十八尖山文化景觀、汀甫圳的通學綠帶、和新竹市的步行城市計畫。
 
作為回應都市,我們在規劃中,保留校園直達登山口的路徑,校園鄰路設置綠廊人行道,及街角廣場。
 
頁7_校園、交通及氣候分析
 
校園_校舍老舊待更新、師生眾多(2500人)使用空間不足、地形前後高差、整體配置擁擠。
 
交通_校園面前15米學府路為主要通學路徑,側邊的8米次要道路及後方的4米巷道則做為輔助的交通動線。
 
氣候_引入夏季西風,避開冬季北風、則是建築配置上的重要參考。
 
頁8_土地使用與現況調查
 
本次基地非屬山坡地、除123地號外皆屬地質敏感區、距離最近的新竹斷層約4.5公里。
 
右邊是校園現況照片供對照。
 
……………………………………………………………………………………………………
 
頁9_概要、需求及目標
 
基地坐落於培英國中校園內,總預算為3億1仟3佰6拾6萬。
 
本案核定的需求為: 2棟新校舍/34 間教室。
 
其中新A棟包含22間一般教室及2間辦公室、屬內部教學使用。
 
新D棟則包含製造中心、階梯會議空間、及社區共讀站共10間教室空間,屬社區共享屬性。
 
計畫目標有三:
 
一設計的延續及整體性_我們延續前期的規劃設計,在處理本次老舊校舍重建的同時,也進行校園的整體規劃。
 
二對教學活動的最低干擾_全面採取先建後拆的分期分區計畫,避免影響教學
 
三各類空間的活化運用_透過設計消彌校園高低落差,同時活化空間使用
 
頁10_分期分區計畫
 
透過分期分區的先建後拆策略,保持可用教室間數-原有教室間數>0間
 
第1、2階段屬前期工程,新C棟24間教室興建,舊C1、 C2棟緩拆,教室間數並無減少
 
第3階段屬本期工程,新A棟24間教室於新C棟施工中期興建,舊A棟緩拆,教室間數並無減少
 
第4階段,新C棟24間教室啟用,舊C1、 舊D棟共21間教室拆除,教室間數差異為+3間
 
頁11_分期分區計畫
 
第5階段,新D棟10間教室興建,教室間數差異維持為+3間
 
第6階段,新A棟24間教室啟用,舊C2棟15間教室拆除,教室間數差異為+12間
 
第7階段,新D棟10間教室啟用,舊A棟22間教室拆除,教室間數差異回歸為+0間
 
第8階段,屬下一期工程,為校園景觀及串聯空橋部分,無涉教室間數變動。
 
……………………………………………………………………………………………………
 
頁12_校園友善及綠色串聯
 
◎新ACD棟二樓的空中廊道,解決原有校園前後的高差,也輔助了送餐及無障礙動線。
 
◎保留原有校園函構的中軸線,並增加視覺軸線。
 
頁13_校園空間系統
 
◎利用新建建築兩側的半戶外間串聯主要綠地廣場。
 
◎校園前後門均留設緊急救難動線,達成全校緊急救難目標。
 
◎利用校舍重建,整理校園各層級的綠地廣場。
 
◎回應步行城市計畫,設置綠廊人行道及街角廣場,友善通學接送。
 
……………………………………………………………………………………………………
 
頁14_景觀規劃原則
 
我們利用校舍重建的機會,重新整理校園各層級的綠地廣場。
 
頁15_整體景觀配置
 
在這個整體景觀配置圖可以看到,
 
◎臨學府路的退縮人行綠帶和街角廣場
 
◎結合G棟活動中心的開闊綠地,讓教學和運動不互相干擾
 
◎中間是屬於休閒靜態的中庭廣場,
 
◎也整理了後校門的的開放空間
 
頁16_景觀視角
 
這些分別是從西北向和東北向的鳥瞰視角
 
……………………………………………………………………………………………………
 
頁17_全區平面圖1樓
 
從全區平面圖我們可以看到,新A棟包留了合適的棟距,強化了原有的校園中軸線。   
 
同時前後約4,2米的高差,也運用建築高程的安排,讓1、2樓都是地面層,享受更多的地面空間。
 
頁18_全區平面圖2樓
 
透過二樓的全區平面圖,我們可以看到規劃的串連空橋,自廚房連接了未來的新A、新C、新D棟,也連接了原有的B棟和F棟。
 
頁19_空間使用計畫
 
本期的空間使用。分別有供教學使用的新A棟24間,
 
和開放社區共享的新D棟共十間教室的空間量,包含自造中心、階梯會議空間及社區共讀站。
 
……………………………………………………………………………………………………
 
頁20_新A棟
 
在新A棟,我們運用了耐候的抿石子和塗料,及遮擋寒風和日曬的金屬擴張網作為外牆主要材料。
 
頁21_一樓
 
一樓除了規畫3間一般教室外,在右邊的透視圖,我們也利用中庭作為串連校園前後高程的活動核心,引入更多的活動和光線。
 
頁22_二樓
 
作為第二個地面層的二樓,規畫4間教室和1間辦公室,及串聯空橋
 
頁23_三樓
 
在三樓則有效率地安排了8間一般教室,前後排的教室則利用中庭的挑空,引入採光
 
頁24_四樓
 
四樓除了規畫7間教室外,也安排1間辦公室,避免較高樓層老師管理不易的教學現況。
 
頁25_屋頂層
 
頁26_新D棟
 
作為社區共享的新D棟,是校園面對城市和社區的另一個正面。
 
我們利用了大量的開窗和垂直遮陽板,呈現校園清新透明的意象,同時也阻絕了東西曬的問題。
 
頁27_一樓
 
一樓臨街角廣場規畫了自造中心,鄰接新側門則是1-3樓的社區共讀站,迴避了街角的交通噪音,
 
中間則是共用的服務核,包含電梯、樓梯和洗手間。
 
頁28_二樓
 
在自造中心的上方,則規畫容納180人的階梯會議空間,除了作為了教內外的教師研習使用外,也支援各樣的學校社區彈性需求。
 
頁29_三樓
 
三樓則是階梯會議空間的上方挑空和儲藏室。
 
頁30_屋頂層
 
屋頂層則規劃機電設備空間
 
…………………………………………………………………………………………………
 
頁31_設計期程
 
在精簡設計和審查時間的期程安排後,設計期間估計為385天,預計於2024年10月6日開工。
 
頁32_施工期程
 
全部施工期間估計為896天,新A棟規劃於2024年12月25日開工,2026年8月26日啟用。
 
新D棟規劃於2027年9月1日啟用,均考慮到學校的開學時間。
 
頁33_預算
 
本案總預算為3億1仟3佰6拾6萬,在完全符合原34間教室數量的需求下,
 
將總樓地板面積有效率的精簡為5633m2(降低了13.8%原6528m2)
 
單價也得以由原來單坪14.8萬調升到17.1萬,
 
接近目前市場的單價規劃,以避免未來發包困難的情形。
 
……………………………………………………………………………………………………

於 2024年1月12日 (五) 05:38 的最新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