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的家屋 縮小的城市

出自archiwiki
於 2022年11月22日 (二) 13:23 由 RENarch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建立內容為「後921 與社區緊密連結,崇尚風土環境的校園設計│水牛建築師事務所_陳永興建築師 陳永興│ 921地動綻開的花蕊 == 一、 一個鄉村建築師事務所的誕生 == 2009 年7 月,水牛建築師事務所於台南後壁土溝村木造古厝內,正式掛牌開業,展開以嘉南平原為基地的空間探索與設計實踐。除了關注整體鄉村社區公共事務發展之外,各不同尺度的校園空間規…」的新頁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後921 與社區緊密連結,崇尚風土環境的校園設計│水牛建築師事務所_陳永興建築師

陳永興│ 921地動綻開的花蕊

一、 一個鄉村建築師事務所的誕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2009 年7 月,水牛建築師事務所於台南後壁土溝村木造古厝內,正式掛牌開業,展開以嘉南平原為基地的空間探索與設計實踐。除了關注整體鄉村社區公共事務發展之外,各不同尺度的校園空間規劃設計,成為水牛建築師事務所最積極參與的核心工作。 從較大規模的老舊校舍改建、補強到微形的景觀設計,圖書室、廁所、通廊、運動場、遊戲場、幼兒園等設計項目,可以說從921 新校園1.0 版到5.0 版,都實質參與且延續了新校園運動的精神。 服務的對象,大多是資源最欠缺的偏鄉地區,甚至跨海到金門島。也許這領域是最欠缺設計服務的地區,水牛建築師事務所,逆向思維反而成為一片設計自由創作的藍海。近年來並擴及至實驗教育的建築空間探索與實踐,更深度的從認知並理解第一線的教育場域來檢視學校建築的設計。

二、20 年來新校園運動的精神在南台灣的延續發展與落實[編輯 | 編輯原始碼]

20 年前921 新校園運動成為台灣校園空間改造的革命性里程碑,但當時的氛圍是創新自由的空間設計,在相對保守的教育現場,也呈現出使用上與設計意圖上的落差,原本為開放式、協同式教育的空間,卻未發揮使用上的實質效益。”參與式”的校園規劃過程也常因回歸政府採購程序的限制, 而難以實踐。 不過這20 年來在教育現場更加的開放,新教育的觀念也更加多元、普及,以”以用者為中心”, 尊重不同背景族群的思維也逐漸取代了傳統以”升學”或”管理”、”均質化”的學校教育,讓校園空間設計也相對有了自由度,甚至教育觀念的改變,反而引導空間的改變。也就是說,以往教育專業與建築專業從沒有交點的平行線,邁向相互交會的螺旋線。 這樣的改變,雖是緩慢的進程,卻是一個可喜的趨勢,在南台灣某些偏鄉的學校,因少子化面臨關閉的命運,反而激發了校長及師生們的創造力,在校園經營上,機成為轉機,善用鄉村自然環境及農村社區產業的資源,讓校園生機重現。

● 永安國小的校園經營-放大的家屋

永安的校園設計基本概念是將整個校園比擬為一個傳統村住宅的單元放大模擬,有前埕、後院、菜園、水塘、果園、田野、家屋等,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元素,納入先民的居住空間智慧,與地景融為一體。 水牛建築師事務所參與的後壁區永安國小,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不到100 個孩子的學校,卻有近4 公頃的開闊校地,在經費相當有限(約3500 萬)的老舊校舍改造過程中,以”簡約”的設計手段,善用鄉村環境周邊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形、地景細微變化,與農村聚落的社區文化營造結合,甚至連結了垂直的教育資源與台南藝術大學、後壁高中、國中,形成一個”大手牽小手” 的教育現場及水平的偏鄉學校結盟,組成”紅杉木校園聯盟”,來共同面對偏鄉教育困境及提出合作策略來爭取政府及社會資源。 水牛建築師事務所與第一線教育者互相激盪,不只在設計、監造階段,其投注的關懷更延伸至後續的校園教育的經營與校園的維護,成為學校長期的夥伴。 永安國小的經驗,翻轉了偏鄉小學成為邊緣化的教育現場,而成為校園永續經營的一個典例, 獲得了”國家永續發展獎”等殊榮,也成為教育專業者有熱情的實踐夢想的園地。

● 白河國小的校園設計-縮小的城市

白河國小,作為地方型小鎮的核心學校,24 個班級規模的老舊校舍重建,規劃的基本概念也是善用小鎮生活的資源,在小鎮中心的校園內形成一個”微形的城市”教室宛如家屋,走道成為街道,迴遊性的動線及開闊的半戶外通廊、創造出不同規模、層次、尺度的室內外學習及生活場所。 在有限的校園重建經費中,引入輕構架的屋頂耐震構造系統,在熾熱的南台灣氣候裡,運用配置方位及適度的半戶外開口,雙層屋頂斷熱,發揮了節能的效益。 學校同時也接納了放棄環形的運動場,而把戶外運動空間改造成多元使用的草坪廣場,也許在921 時代並不罕見,但是在南台灣的保守小續,已是一個突破性的做法,可見教育現場邁向多元開放的思維,也逐漸在偏鄉地區開枝散葉。

三、微型校園空間設計的價值[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老舊校舍空間的改造,雖是教育部既定且逐年推動的政策,但有限的資源及經費,並無法改造所有的偏鄉校舍建築,也因此局部的校舍室內空間改造,友善校園景觀改造、圖書閱讀空間改造、廁所、幼兒園、運動場、遊戲場…等微型,小額經費的補助,成為了珍貴的資源。但可惜的是這些類型的小額補助,學校常常找不到願意用心投入規劃設計的建築師事務所,也因此不易見到有創造力,或常用系統式、套裝式、罐頭設計來完成。 水牛建築師事務所也是逆向思維,在事務所能力範圍內,為有需求的學校服務,十年來陸續完成了二十多件微型的空間改造案例,且每一件都當作完整的設計來實施,不只滿足學校的需求, 也挹注了設計能量,置入創新及地域性特色,往往能成為學校中孩子最喜歡去使用的亮點。 除了台南地區的圖書室優質化諸多案例之外,嘉南國小的”金澤園”八田與一紀念空間,獲得奇美基金會的贊助及許文龍董事長的認同讚賞,成為經典校園紀念性空間。高雄美濃的創意遊具設計,也開啟了校園遊戲空間,擺脫罐頭式遊具的束縳,成為大高雄地區新遊戲空間的典範。

2.水牛建築師事務所的自力營造 善用鄉村事務所與社區結合的自由開放場所,水牛建築師事務所也在所旁的閒置豬舍建構了一個木工房,每年暑假召募建築相關科系的學生結合事務所設計師,共同參與社區空間的改造, 其過程也歷經六年,逐步為社區孩子打造了閱讀空間、小小廁所美術館、戶外廚房、永安的樹屋及遠征新竹華德福實驗學校的戶外教室,水牛工房的自力營造已成為事務所積極從事社會參與的傳統,不只是社會服務,自力營建的過程也彰顯了鄉村型事務所能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實踐自由創作的設計學習價值。

四、公辦公營實驗教育空間的展覽[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在多年的學校建築設計經驗的累積後,水牛建築師事務所因緣際會下,也跨入新竹市公辦公營的實驗教育設計工作,華德福教育體制已是滿百年,由德國教育家WALDORF STEINER所創立,新竹市在實驗教育法通過後,與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合作,率先實施公辦公營的華德福實驗學校,從幼兒園到中學,共11個年級的完整校園空間設計展開,能將設計經驗結合制式校園的空間設計需求是非常不同的。

建築空間的設計需立足華德福回歸以人為核心的人智學教育哲學基礎,設計的意涵需以對華德福教育精神與哲學深度的理解與認知的基礎上來操作,因此與使用者不斷的互動、學習與溝通的過程是非常必要的,細微到傢俱的尺度、色彩的選擇、建築的材質、造型、外部空間的植栽、景觀、活動場所的教育意涵等,也必需要落實到使用者參與的實踐。建築設計者,要有深度的同理心,把自己置入華德福教育的現場。

從規劃過程到營建過程,是環環相扣,非常辛苦的過程,但也是非常珍貴的學習旅程,現階段雖尚未進入完整的建築工程營建,但可以預期新竹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將是台灣實驗教育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