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改革社是什麼樣的團體

出自archiwiki
於 2024年9月3日 (二) 08:29 由 140.113.75.229留言 所做的修訂 (建立內容為「呂欽文 2013年10月31日 (出自建改社臉書社團<nowiki/>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68972756282/posts/10151692227826283) 建築改革社是什麼樣的團體 近來「建築改革社」(建改社/ARCHI-REFORM)在網路上常被人提到,但建改社到底為何存在,存在的目的又為何?大多數的朋友恐怕還無緣了解。在此占用一點版面略作說明。或許經過了解後就能「無聲勝有聲」,省卻許多「…」的新頁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呂欽文 2013年10月31日

(出自建改社臉書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68972756282/posts/10151692227826283)

建築改革社是什麼樣的團體

近來「建築改革社」(建改社/ARCHI-REFORM)在網路上常被人提到,但建改社到底為何存在,存在的目的又為何?大多數的朋友恐怕還無緣了解。在此占用一點版面略作說明。或許經過了解後就能「無聲勝有聲」,省卻許多「旁敲側擊」的力氣。

一、緣起----921震災後教育部積極進行校園重建工作,由當時的次長范巽綠負責推動;許多年輕建築師,包括龔書章、林洲民、張清華、姜樂靜、徐岩奇、邱文傑、黃建興、…等,.受教育部的新校園理想感召熱烈參與。但大家面對的卻是僵化的法令及招標制度,設計的熱情與能量很快的被非關設計的行政、採購因素磨耗殆盡。我們隨即自發性的成立了「新校園運動合作社」,研擬改革「建管」、「審議流程」、「招標制度」的方式;時任災後重建副執行長的林盛豐則從公部門施力協助。營建工程採「最有利標」方式,避免低價搶標即為我們當時的推動結果之一,開了類此採購方式的先河。

921後,這群朋友雖然回到了各自的崗位,發現在我們的建築環境裏待改革的事情還有許多;包括建築師的「弱」表現、執業環境的禁梏、公部門對專業者的藐視心態、建築師公會的惡質運作,以及建築教育及考試制度的偏差作為等,我們都認為是建構美好的實執環境的總體目標下,必須改革的對象。

二、建改社的成立-----有鑑於上述的認知,我們在921後經過多年的醞釀,於2006年成立了「建築改革社」,2007年向內政部正式登記。第一屆社長為陳邁先生。

改革先改革自己,我們在2008年舉辦了「921十周年新校園設計回顧與前瞻座談會」,坦承交換參與設計經驗並請專家學者給予使用後評估。林憲德老師當場即給了我們許多寶貴意見。

三、建改社的宗旨與任務目標為---

    宗旨:團結所有關注建築發展的社會力量,透過集體的行動「宣揚建築文化」、「改善執業環境」、「提昇建築教育」,以共創美好環境。

    任務目標:

1.鼓勵建築專業者自我反省,健全環境設計專業之素質

    2.改善建築專業之工作環境,鼓舞環境設計潛能之發展

    3.建立實務與學術交流平台,共同深化專業價值與知能

    4.關心政府之建築政策法令,提供建言並推動法令修訂

    5.聯合關懷環境品質之團體,提昇環境美學與國民素質

四、執行策略----

在上述的宗旨目標下,我們分成三個工作小組,實務、學術、與文化。實務組的工作重點再分為「評選機制」、「合約規章」、「監造權責」、「審議制度」;學術組重點為「建築教育」及「建築師考試制度」;文化組的重點為專業者與社會大眾應具備的建築觀念的探討。(未來再詳談實際工作情形)

過去數年,我們積極參與公會、拜會立法委員、參見地方及機關首長、報紙投書、舉行記者會、舉辦座談、出版「建築*希望」專書等,可詳見本社大事紀(或搜尋「建改社」)。

五、建改社成員-----

本社目前有正式會員有126名: 文毓義、王立甫、王俊雄、王家祥、田子紜、何錦秀、吳光庭、吳宜宴、吳建邦、呂欽文、李其然、李俊仁、李夢熊、李綠枝、沈奎良、汪裕成、周子艾林大元、林志成、林志崧、林和慶、林東憲、林欣億、林欣蘋、林芳怡、林芳慧、林洲民、林盛豐、林欽榮、林琪能、林麗邱、文傑珠、姜樂靜、洪育成、洪嘉宏、胡烱輝、孫啟榕、徐岩奇、徐明松、殷寶寧、涂明達、張玉璜、張基義、張清華、張景堯、張鎔麒、梁豫漳、莊學能、許家彰、郭旭原、郭俊沛、郭恆成、陳  邁、陳永興、陳玉霖、陳其澎、陳冠州、陳森藤、陳登欽、傅朝卿、喻肇川、喻肇青、曾光宗、曾旭正、曾梓峰、黃志瑞、黃明威、黃長美、黃建興、黃為臻、黃瑞茂、黃聲遠、楊瑞禎、葉世宗、葉耕柏、廖偉立、漆志剛、趙元鴻、趙建銘、劉木賢、劉居立、劉忠奇、劉柏宏、劉嘉珍、潘一如、潘  冀、蔡仁惠、蔡元良、蔡宜璋、鄭晃二、戴嘉惠、謝英俊、顏夷伯、羅時瑋、關華山、竇國昌、蘇重威、蘇喻哲、蘇智鋒、蘇憲訓、龔書章、龔瑞琦、曾國立、湯博鈞、賴昭旭、楊清芬、鄭泰昇、吳明修、曾凱儀、王章凱、林佳穎、戴宏一、蕭力仁、范巽綠、余崇齡、吳秉聲、陳采岑、羅貞旻、鍾秉宏、賴仕堯、卞銘璟、汪俊男、謝伯昌、褚瑞基、劉培森、陳勇憲等。

六、近期工作----詳如另篇貼文。

以上說明希望能有助於您對建改社的了解。最終的希望當然還是大家能一起努力、一起改革、一起營造一個理想的建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