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怕見光(徐岩奇)

出自archiwiki
於 2024年9月14日 (六) 08:26 由 140.113.75.229留言 所做的修訂 (建立內容為「黑暗怕見光 (出處<nowiki/>https://www.zoomatelier.com/web/book2.php?n=86&d=6) 競圖評審應公開 回應聯合報五月二十四日「評審不公開、競圖走後門」的報導。 每次工程弊端牽扯到建築師,姑且不論真相如何,都屢屢造成專業形象的傷害,令人痛心。更憂心的是政府被迫為了防弊,不斷緊縮政策,甚至危害到正常執業環境,形同連坐懲罰;制度修正為了殺死…」的新頁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黑暗怕見光

(出處https://www.zoomatelier.com/web/book2.php?n=86&d=6)


競圖評審應公開

回應聯合報五月二十四日「評審不公開、競圖走後門」的報導。

每次工程弊端牽扯到建築師,姑且不論真相如何,都屢屢造成專業形象的傷害,令人痛心。更憂心的是政府被迫為了防弊,不斷緊縮政策,甚至危害到正常執業環境,形同連坐懲罰;制度修正為了殺死壞細胞,卻也同時殺死好細胞。在此呼籲找到問題關鍵,對症下藥,切勿矯枉過正,過猶不及都會危害國家整體競爭力。

類似弊端,時有耳聞;多數弊端的起始點,在於建築師遴選過程,然而建築師多作為他人的棋子,有打通關能力多數為財力雄厚的廠商。建築師一但踏入成為共犯,就任人擺佈,談不上專業尊嚴與爲品質嚴格把關。建築師應該選擇寧可餓肚子、有骨氣,不要走上爲五斗米折腰的不歸路,害人害己,這是眾多前輩的勸戒。

如果建築師不相信評審機制,寧可相信透過運作才能勝出,這真是國家的悲哀!這關鍵出在制度的設計不善。建築界長期以來一直呼籲:「事前公開評審名單」,這也是符合世界潮流;政府主管機關卻一直找藉口迴避,原因出自於不了解建築的執業特性,無法對症下藥。如果問十個建築師如何杜絕遴弊端,有九個會告訴您「事前公開評審名單」;但如果問十個打算要作弊的人,有十個會告訴您「不可公開評審名單」。這道理很簡單「黑暗怕見光」,不公開才有運作空間;愈是公開透明的制度,愈可導向良性循環。

事前公開評審名單才是最終解決問題之道,否則仍然是永無寧日,檢調永遠有做不完的事。在九二一新校園運動,及近來政府舉辦的國際競圖,都提供公開評審名單的方法可以借鏡,沒有理由不廣泛實施在所有的遴選。

然而,再怎麼好的制度,都需要靠專業界自律,否則還是搞臭、搞垮;建築師公會應該約束所屬會員,糾舉少數害群之馬。最重要的是建築師本身應該有破釜沉舟精神,摒棄走後門陋習,珍惜建築師尊榮,回歸建築理想與使命,贏得大眾的信賴,如此執業環境改善的日子才可真正到來。

徐岩奇  

建築改革合作社總幹事 / 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