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9 03:17:24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高宛瑜/台北報導
台大人文大樓因高度過高,師生連署抗議影響古蹟與校園景觀,設計案一拖五年、高度不斷下修仍未達成共識。 本報資料照
分享
隨著都市發展,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原本湛藍的天際線也因此受到影響,不管是台大人文大樓的都更案,還是龍山寺後方的都更案,類似爭議不斷上演。為此,建築改革社、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協會等四大團體,日前聯名向市府陳請,要求政府推動古蹟及歷史建築周邊景觀保護制度,成為全台典範。
台大人文大樓因高度過高,遭師生連署抗議影響校內古蹟與景觀,設計案一拖五年、高度不斷下修仍未達成共識。龍山寺後方一塊基地也將開發一棟住商混合大樓,但因民間團體和廟方抗議,若蓋成廟後方將「長出一棟大樓」,因此案子送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一年多,仍未通過。
類似的都更案近年層出不窮,引爆市民、文史團體抗爭,不少新建案因市民反彈,開發不成、進退維谷。建築改革社長呂欽文指出,紐約、舊金山等國際大城,都市計畫會針對每一區建築提出規定、統整風格,包括建物高度、立面色彩等。但台灣城市向來缺乏都市計畫,常見「一枝獨秀」高樓,構成混亂的天際線。
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0條,明定「營建工程及其他開發行為,不得破壞古蹟之完整、遮蓋古蹟外貌或阻塞觀覽之通道」。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王俊雄表示,此法條定義模糊、缺乏具體效力,制定10年來開發商視若無睹。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理事長喻肇青指出,歷史建築周圍景觀的保護制度,必須具體落實於都市法令之中。
王俊雄建議,市府應盡速盤點市內重要歷史建築,徵詢市民與專業學界意見凝聚共識,明確訂立周遭建物的高度限制。
http://udn.com/news/story/7549/846260-%E4%BF%9D%E8%A1%9B%E5%8F%A4%E8%B9%9F%E5%A4%A9%E9%9A%9B%E7%B7%9A-4%E5%9C%98%E9%AB%94%E4%BF%83%E7%AB%8B%E6%B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