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實習生,是學生?或學生兼勞工?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實習生vs工讀生 === 對於建築領域,尤其學生及實習單位來說,「實習生」與「工讀生」是常見被混淆的概念。但實際上此兩者在法律上的定位並不相同,實習單位端(如建築師事務所)所需負的責任義務也不同。針對此點,以下暫時先排除尚未通過的《專科以上學校校外實習教育法》草案,說明此兩者在現行法律的定位。 首先,兩者的角色定位不同。「實習生」的主要角色是「學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公司、建設公司等單位的主要角色為「實習機構」,主要關係是教育輔導、非勞僱關係,也因此不需負擔勞基法的責任。相對的,「工讀生」的主要角色是「部分工時勞工」,工作單位的主要角色為僱用機構,與前者形成法律上的勞僱關係,需要負擔勞基法的所有責任。 因此,兩者在職場的工作內容、報酬、保障都不同。「實習生」 作為「學生」,以學習為主要目的,從事的是「學習訓練課程」、而非「 提供勞務或工作」,因此法律上未強制要求實習單位提供「工資」或「生活津貼」,但實際上實習單位可以自願給予「獎助學金」。相對的,「工讀生」作為「部分工時勞工」,從事的是「工作」,工作單位端需按勞基法基本工資標準,依照工時計算付與工資,並有「部分工時勞工」之相關保障。 上述兩者混淆,可能為工作單位帶來意外支出。筆者所知的真實案例,某實習機構有兩位暑期兩個月的「實習生」,在勞工局前往檢查時,「實習生」回答稱自己身份為「工讀生」,而建築師事務所為避免後續可能法律糾紛,選擇將錯就錯、以「工讀生」標準按時薪支付薪資、並辦理相關保險,即使原來所簽訂的實習合約並非如此,支出約新臺幣十萬元。 ==== 表ㄧ:實習生、工讀生、技術生、建教生之比較表 ==== {| class="wikitable" | |'''實習生''' |'''工讀生''' |'''技術生''' |'''建教生''' |- |定義 |指於學校就讀,修習校外實習課程,在一定期間內於實習機構學習之在學學生。 |部分工時勞工 |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技術生訓練職類中以學習技能為目的,接受雇主訓練之人。 |指參加建教合作計畫,在一定期間內於建教合作機構接受職業訓練,領取一定生活津貼之在學學生。 |- |法源依據 |《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專科以上學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 《專科以上學校校外實習教育法(草案) 》 |《勞動基準法》 |《勞動基準法》 |《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 |- |立法精神 |產學合作 |保障勞工權益 |職業訓練 |建教合作 |- |規範對象 |專科以上之學生 |適用勞基法之勞工 |十五歲以上或國中畢業者 |高中職學生 |- |舉例 |建築系同學前往建築師事務所、室內設計公司、建設公司等機構,從事學校認可的校外實習課程。 |建築系學生在課餘自行到餐飲店、影印店、或到建築師事務所打工兼職 |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技術生訓練職類表,如車床工、肉製品加工、美容、美髮等。 |以技職教育學生為主,如餐飲科學生到建教合作之餐廳接受職業技能訓練。 |- |中央主管機關 |教育部 (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勞動部 |勞動部 |教育部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學校角色 |屬於學校課程 |無關 |無關(非學生) |屬於學校課程 |- |學生角色 |[一般型]:學生 [工作型]:學生兼勞工 |勞工 |準勞工 |受訓學生 |- |工作單位角色 |[一般型]:實習機構 [工作型]:實習機構兼雇主 |雇主 |雇主兼職訓機構 |建教合作機構 |- |學生與工作單位之法律關係 |[一般型]:非勞雇關係 [工作型]:勞雇關係 |勞雇關係 |非勞雇關係 |非勞雇關係 |- |受勞基法保障 |[一般型]:無規定 [工作型]:依勞基法 |依勞基法 |準用勞基法 (部分) |準用勞基法 (部分) |- |工作報酬 |[一般型]:可'''無報酬''',實習機構也可自願給'''獎助學金'''、工資。 [工作型]:'''工資''' 註:名目若為「工資」,不可低於基本工資 |'''工資''' 註:不可低於基本工資 |'''生活津貼''' 註:不受基本工資限制(學習技能為主) |'''生活津貼''' 註:不可低於基本工資 |- |訓練費用 |無規定 |無規定 |'''明文禁止收取''' |'''明文禁止收取''' |- |強制保險 |[一般型]:無 [工作型]:視同勞工,強制勞保、健保、就保、勞退 |強制:勞保、健保、勞退 |'''強制:勞保''' |'''強制:勞保''' |- |非強制保險 |[一般型]:未強制勞保、健保、就保、勞退 |未強制:就保 |'''未強制:健保、就保、勞退''' |'''未強制:健保、就保、勞退''' |- |職災補償 |[一般型]:無 [工作型]:依勞基法 |依勞基法 |依勞基法 |依勞基法 |}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