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記與陳邁先生 為建改走過的日子
(章節)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四、這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 == 陳先生話不多,也很少提出驚世的言論。但看似平凡的言語卻常深藏是非的大道理。 有一次我們與工程會爭論建築師的工作內容。工程會強調「既然給你錢你就要做」。陳先生鄭重地說:「這不是給不給錢的問題,而是該不該做的問題!」。一句話點醒了深陷在「金錢就是權力與義務」迷失的公部門官員。 陳先生一生不缺什麼。從拜別父母偷渡台灣的離情、舉目無親送報維生的辛酸、飛官夢碎前途茫然的困頓,到力爭上游學習專業的喜悅、多方成就受人敬仰的慰藉,悲歡離合甜酸苦辣,都不缺。 人生的意義,我們不知陳先生會如何定義。但從他的所作所為,我們至少可以清楚的知道,他費心費力的作為,不在於增添他自己的衣錦榮華,而在於他常講的一句話:「為下一代鋪一條道路!」。構建一個環境,搭建一個屋頂,讓其他的人,能免於受到風吹雨打-----陳先生的一生,都在為這句話做實踐的工作。 那是一種愛心:「推己及人」,這應該就是陳先生一生的理念準繩。當一個人終其一生為一個理念奉行不渝,他這一生的故事給我們的感動,是滲入內心的,這已經不是空泛的形容詞可以描述的。 我們都很好奇陳先生人格成長的歷程到底為何。其實也不難理解。他在自傳式的記事「習築、憶往」中有許多小故事,那些境遇,相信都是他往後推己及人,以改革為念的因子。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正是陳先生一生的寫照。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