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切換搜尋
切換選單
切換個人選單
正在編輯「
住宅與階級論
」
出自archiwiki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頁面
討論
更多操作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對於住宅與階級問題的一點思考 (回應YI_LING在本版分享曾益順批評華昌宜「房產決定階級流動」的文章。 花了三四十分鐘,逐字的讀了兩三遍苦勞網曾益順對華昌宜〈房產決定階級流動〉的評論文章,我個人雖然對「馬克思主義」涉獵有限,但從年過半百的社會觀察心得,加上對社會住宅問題的關心態度,願對這樣的議題發表些看法。 首先,我認為今日的「階級」,不論從表象或是其形成原因,恐已非馬克斯那個年代,也就是工業革命後因封建殘餘或資本積累衍生的「封建貴族VS庶民百姓」、「資本家VS勞動群眾」的階級概念。 在今日社會,即使是過去的農民,或是說持有土地者,很快的就能翻身為「富貴」,並利用換得的財富持續其無窮盡的資本積累,也就是新貴族階級的發生有其心的型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是同意華昌宜教授所說的「20多年前英國學界有人用「住宅階級」(housing class)一詞,重新檢視住宅在影響社會流動的作用」。也就是說,馬克思的階級概念不應再泛用到今日的社會;這不是在貶低馬的階級論述,而是避免模糊與錯置了今日的「階級敵人」。今日的階級敵人不是資本家,而是新ㄧ代產生的、擁有土地資源、擁有房屋者與控制住宅供需政策的「住宅貴族」(姑且名之);有趣的事,無殼鍋牛轉型為有殼後大部分都進入了這新的貴族階層,成為哄抬房價、房價居高不下的共犯。 這個階級敵人固然少不了刻意哄抬房屋「價格」 (非『價值』)的建商,但華昌宜說的「重視擁有房產」的社會價值絕對扮演著核心的角色,這也不是簡單的ㄧ句「唯心論」就可以否定的。同樣是走過工業革命,為何歐洲社會較之於東方,尤其是華人社會,炒房問題沒那麼嚴重,也會出現更多的出租住宅。 我們的年輕人ㄧ方面高喊買不起房子,ㄧ方面又不願租房子住,這是不是又是這樣的「重視擁有房產」「唯心論」在作祟呢。 消滅房價的階級敵人(如果有的話),確需要認清敵人在那裏,不能光拿馬克斯的階級論,理論化ㄧ個社會現象。 我必須說我厭惡資本主義,也曾在美國與ㄧ群朋友研究「資本論」;但我知道,任何的經濟理論無法通用於所有的社會現象是目前為止的「真理」。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archiwiki所做的貢獻可能會被其他貢獻者編輯,修改或刪除。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詳情請見
Archiwiki:版權
)。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