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空白頁面) |
無編輯摘要 |
||
行 1: | 行 1: | ||
= 20241011 工程會調解公正性 = | |||
----調解 訴訟 公平性 | |||
---- | |||
== 會議資訊 == | |||
* 日期和時間: 2024-10-12 17:47:32 | |||
* 地點:googlemeet線上會議 | |||
* 與會人員:何震寰、賴人碩、林欣億、呂恭安、林徽燕、謝宜家、吳佳華、謝文泰、張立群、 | |||
== 會議紀錄 == | |||
=== 1. 工程爭議調解與訴訟選擇 === | |||
* 調解過程中的問題 討論了在調解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委員的要求、時間安排的變更、以及調解結果的不公平性。 | |||
* 調解與訴訟的選擇 討論了在面對工程爭議時,應該選擇調解還是訴訟,並根據金額大小和未來合作的可能性進行評估。 | |||
* 工程會調解制度的問題 討論了工程會調解制度存在的問題,包括委員偏袒甲方、調解結果與現場討論不一致等。 | |||
* 法律途徑的考量 討論了是否應該採取法律途徑,包括提起刑法背信罪和偽造文書的訴訟,以糾正工程會的不公正行為。 | |||
=== 2. 工程會調解過程中的問題與策略 === | |||
* 工程會調解記錄查詢困難 討論了工程會調解記錄無法查詢的問題,並提到訴訟記錄較容易查詢。 | |||
* 委員會內部運作與邏輯 討論了委員會內部的運作邏輯,特別是調解過程中的偏向問題。 | |||
* 調解與訴訟策略 討論了在調解和訴訟過程中的策略,包括如何提出金額要求以及調解的成功率。 | |||
* 調解過程中的偏袒問題 討論了調解過程中委員偏袒甲方的問題,並提到可能的解決方案。 | |||
* 工程會調解與仲裁的比較 討論了調解和仲裁的差異,並提到仲裁可能比調解更專業。 | |||
* 公共工程的經濟效益 討論了公共工程的經濟效益問題,提到事務所做公共工程通常賠錢。 | |||
* 工程會調解的公正性 討論了工程會調解的公正性問題,並提到有些委員可能會偏袒甲方。 | |||
* 對工程會的建議 討論了對工程會的建議,包括如何提高調解的公正性。 | |||
=== 3. 建築工程中的仲裁與調解制度問題 === | |||
* 仲裁與調解制度 討論了目前建築工程中的仲裁與調解制度,特別是雙方同意才能仲裁的問題。部分與會者認為這種制度不合理,應該修法改變。 | |||
* 工程會與法院的差異 討論了工程會與法院在處理工程爭議時的差異,特別是工程會不會追究個人過失,而法院可能會。 | |||
* 調解委員的偏袒問題 討論了調解委員是否偏袒甲方的問題,有人認為調解委員會偏袒甲方,並且調解建議書的內容不透明。 | |||
* 調解經驗分享 與會者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城市參與調解的經驗,有人認為調解過程中存在不公平現象,但也有人認為調解結果基本公平。 | |||
* 採購法的問題 討論了採購法的問題,認為採購法過於僵化,應該允許雙方在合約中有更多的議約空間。 | |||
* 訴訟與個人責任 討論了訴訟中追究個人責任的問題,認為應該讓承辦人員對其行為負責,而不是躲在機關的保護傘下。 | |||
* 調解機制的透明度 討論了調解機制的透明度問題,認為應該公開調解的判例和過程,增加透明度。 | |||
=== 4. 工程會調解仲裁訴訟的公平性與合理性 === | |||
* 不合理個案的收集與統計 討論如何收集和統計不合理的個案,並探討是否有機會用某種方式呈現這些不合理的個案。 | |||
* 修法與修訂技術服務契約範本 討論修法的困難性以及修訂技術服務契約範本的可能性,並提到全監會李清文在這方面的努力。 | |||
* 工程會調解仲裁訴訟的公平性與合理性 討論工程會調解仲裁訴訟的公平性與合理性,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如舉辦研討會或請立委協助。 | |||
* 謝英俊的案例分享 謝英俊分享了一個從調解到仲裁再到訴訟的案例,並詳細說明了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 | |||
* 101程序的問題 討論機關在101程序中的不公平行為,並探討可能的應對策略。 | |||
* 聯署與立委協助 討論通過聯署或尋求立委協助來反映不公平條文的可能性。 | |||
=== 5. 公共工程與調解問題 === | |||
* 政府機關與101名單 討論政府機關如何處理101名單,並提到一些機關在這方面的策略。 | |||
* 團結與發聲 討論團結發聲的重要性,並提到寫文章投訴媒體的效果有限,需要更多人共同發聲。 | |||
* 立委分組與策略 討論如何找立委協助,並提到找經濟部相關立委的策略。 | |||
* 協商與對話 討論協商的重要性,並提到雙方對話的困難。 | |||
* 工程會調解與法院訴訟 討論工程會調解與法院訴訟的利弊,並提到協商的重要性。 | |||
* 公共工程與政治力 討論公共工程案子與政治力的關係,並提到職業環境的惡化。 | |||
* 調解委員會的問題 討論調解委員會的問題,並提到公務人員處理問題的態度。 | |||
* 數據收集與立委連署 討論收集數據並找立委連署的計劃。 | |||
* 建築師的社會地位 討論建築師在公共工程中的地位,並提到建立建築師權威的重要性。 | |||
* 工程會調解的經驗分享 討論工程會調解的經驗,並提到收集具體案例的重要性。 | |||
=== 6. 調解機制與公平正義 === | |||
* 委員要求機關提供資料 討論委員要求機關提供資料以進行判定,但質疑機關資料真實性時遭到委員斥責。 | |||
* 評審委員的評分問題 討論某評審委員給予不合理評分,導致排名變動,並認為該委員有問題。 | |||
* 調解過程與結果 討論調解過程中花費的成本及最終結果,強調調解的目的是尋求公平正義。 | |||
* 在建改社臉書上發表文章的影響 討論在建改社臉書上發表批判文章的影響,認為可以引起關注並可能帶來改變。 | |||
* 機關的懶惰與不作為 討論機關因懶惰而不願意給予應有的權益,並建議在網路上公開討論。 | |||
* 調解機制的問題 討論調解機制的不合理性,認為應由第三方調解而非政府機關。 | |||
* 與民意代表合作 討論與民意代表合作的重要性,認為可以通過民意代表來推動問題的解決。 | |||
* 收集案例與擴大討論 討論收集更多案例並擴大討論範圍的重要性,建議邀請更多相關人士參與。 | |||
== 下一步安排 == | |||
[ ] 找立委協助 | |||
[ ] 收集數據並找立委連署 | |||
[ ] 寫文章投訴媒體 | |||
[ ] 多問建築師的經驗 | |||
[ ] 收集更多案例並擴大討論範圍 | |||
[ ] 邀請賴雨婷參與下次討論 | |||
[ ] 與民意代表合作推動問題解決 | |||
AI建議 | |||
AI Assistant 建議關注以下問題: | |||
# 調解過程中的問題: 調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和解決,包括委員的要求、時間安排的變更、以及調解結果的不公平性。 | |||
# 調解委員的偏袒問題: 需要調查調解委員是否存在偏袒甲方的現象,並提高調解建議書的透明度。 | |||
# 調解機制的透明度: 需要推動調解機制的透明化,公開調解判例和過程。 | |||
# 工程會調解制度的問題: 工程會調解制度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包括委員偏袒甲方、調解結果與現場討論不一致等。 | |||
# 調解與訴訟的選擇: 需要進一步評估在面對工程爭議時,應該選擇調解還是訴訟,並根據金額大小和未來合作的可能性進行決策。 |
於 2024年10月21日 (一) 04:33 的最新修訂
20241011 工程會調解公正性[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調解 訴訟 公平性
會議資訊[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日期和時間: 2024-10-12 17:47:32
- 地點:googlemeet線上會議
- 與會人員:何震寰、賴人碩、林欣億、呂恭安、林徽燕、謝宜家、吳佳華、謝文泰、張立群、
會議紀錄[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 工程爭議調解與訴訟選擇[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調解過程中的問題 討論了在調解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委員的要求、時間安排的變更、以及調解結果的不公平性。
- 調解與訴訟的選擇 討論了在面對工程爭議時,應該選擇調解還是訴訟,並根據金額大小和未來合作的可能性進行評估。
- 工程會調解制度的問題 討論了工程會調解制度存在的問題,包括委員偏袒甲方、調解結果與現場討論不一致等。
- 法律途徑的考量 討論了是否應該採取法律途徑,包括提起刑法背信罪和偽造文書的訴訟,以糾正工程會的不公正行為。
2. 工程會調解過程中的問題與策略[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工程會調解記錄查詢困難 討論了工程會調解記錄無法查詢的問題,並提到訴訟記錄較容易查詢。
- 委員會內部運作與邏輯 討論了委員會內部的運作邏輯,特別是調解過程中的偏向問題。
- 調解與訴訟策略 討論了在調解和訴訟過程中的策略,包括如何提出金額要求以及調解的成功率。
- 調解過程中的偏袒問題 討論了調解過程中委員偏袒甲方的問題,並提到可能的解決方案。
- 工程會調解與仲裁的比較 討論了調解和仲裁的差異,並提到仲裁可能比調解更專業。
- 公共工程的經濟效益 討論了公共工程的經濟效益問題,提到事務所做公共工程通常賠錢。
- 工程會調解的公正性 討論了工程會調解的公正性問題,並提到有些委員可能會偏袒甲方。
- 對工程會的建議 討論了對工程會的建議,包括如何提高調解的公正性。
3. 建築工程中的仲裁與調解制度問題[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仲裁與調解制度 討論了目前建築工程中的仲裁與調解制度,特別是雙方同意才能仲裁的問題。部分與會者認為這種制度不合理,應該修法改變。
- 工程會與法院的差異 討論了工程會與法院在處理工程爭議時的差異,特別是工程會不會追究個人過失,而法院可能會。
- 調解委員的偏袒問題 討論了調解委員是否偏袒甲方的問題,有人認為調解委員會偏袒甲方,並且調解建議書的內容不透明。
- 調解經驗分享 與會者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城市參與調解的經驗,有人認為調解過程中存在不公平現象,但也有人認為調解結果基本公平。
- 採購法的問題 討論了採購法的問題,認為採購法過於僵化,應該允許雙方在合約中有更多的議約空間。
- 訴訟與個人責任 討論了訴訟中追究個人責任的問題,認為應該讓承辦人員對其行為負責,而不是躲在機關的保護傘下。
- 調解機制的透明度 討論了調解機制的透明度問題,認為應該公開調解的判例和過程,增加透明度。
4. 工程會調解仲裁訴訟的公平性與合理性[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不合理個案的收集與統計 討論如何收集和統計不合理的個案,並探討是否有機會用某種方式呈現這些不合理的個案。
- 修法與修訂技術服務契約範本 討論修法的困難性以及修訂技術服務契約範本的可能性,並提到全監會李清文在這方面的努力。
- 工程會調解仲裁訴訟的公平性與合理性 討論工程會調解仲裁訴訟的公平性與合理性,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如舉辦研討會或請立委協助。
- 謝英俊的案例分享 謝英俊分享了一個從調解到仲裁再到訴訟的案例,並詳細說明了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
- 101程序的問題 討論機關在101程序中的不公平行為,並探討可能的應對策略。
- 聯署與立委協助 討論通過聯署或尋求立委協助來反映不公平條文的可能性。
5. 公共工程與調解問題[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政府機關與101名單 討論政府機關如何處理101名單,並提到一些機關在這方面的策略。
- 團結與發聲 討論團結發聲的重要性,並提到寫文章投訴媒體的效果有限,需要更多人共同發聲。
- 立委分組與策略 討論如何找立委協助,並提到找經濟部相關立委的策略。
- 協商與對話 討論協商的重要性,並提到雙方對話的困難。
- 工程會調解與法院訴訟 討論工程會調解與法院訴訟的利弊,並提到協商的重要性。
- 公共工程與政治力 討論公共工程案子與政治力的關係,並提到職業環境的惡化。
- 調解委員會的問題 討論調解委員會的問題,並提到公務人員處理問題的態度。
- 數據收集與立委連署 討論收集數據並找立委連署的計劃。
- 建築師的社會地位 討論建築師在公共工程中的地位,並提到建立建築師權威的重要性。
- 工程會調解的經驗分享 討論工程會調解的經驗,並提到收集具體案例的重要性。
6. 調解機制與公平正義[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委員要求機關提供資料 討論委員要求機關提供資料以進行判定,但質疑機關資料真實性時遭到委員斥責。
- 評審委員的評分問題 討論某評審委員給予不合理評分,導致排名變動,並認為該委員有問題。
- 調解過程與結果 討論調解過程中花費的成本及最終結果,強調調解的目的是尋求公平正義。
- 在建改社臉書上發表文章的影響 討論在建改社臉書上發表批判文章的影響,認為可以引起關注並可能帶來改變。
- 機關的懶惰與不作為 討論機關因懶惰而不願意給予應有的權益,並建議在網路上公開討論。
- 調解機制的問題 討論調解機制的不合理性,認為應由第三方調解而非政府機關。
- 與民意代表合作 討論與民意代表合作的重要性,認為可以通過民意代表來推動問題的解決。
- 收集案例與擴大討論 討論收集更多案例並擴大討論範圍的重要性,建議邀請更多相關人士參與。
下一步安排[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 找立委協助
[ ] 收集數據並找立委連署
[ ] 寫文章投訴媒體
[ ] 多問建築師的經驗
[ ] 收集更多案例並擴大討論範圍
[ ] 邀請賴雨婷參與下次討論
[ ] 與民意代表合作推動問題解決
AI建議
AI Assistant 建議關注以下問題:
- 調解過程中的問題: 調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和解決,包括委員的要求、時間安排的變更、以及調解結果的不公平性。
- 調解委員的偏袒問題: 需要調查調解委員是否存在偏袒甲方的現象,並提高調解建議書的透明度。
- 調解機制的透明度: 需要推動調解機制的透明化,公開調解判例和過程。
- 工程會調解制度的問題: 工程會調解制度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包括委員偏袒甲方、調解結果與現場討論不一致等。
- 調解與訴訟的選擇: 需要進一步評估在面對工程爭議時,應該選擇調解還是訴訟,並根據金額大小和未來合作的可能性進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