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與階級論2

出自archiwiki

感謝Lily Chen 清晰和條理化的討論內容,對我個人而言增加了自我思辯與成長的機會。

我無法替華老師說話,也不是站在替華老師辯護的角度說話(我也沒此能力與資格),而是想表達ㄧ個主旨:談論今日的住宅問題,即使不套用馬克斯的階級概念,是否也可以對問題得到清楚的認識。但我了解曾益順及各位想將住宅問宜引導入馬克斯的階級論述,是希望「描述」ㄧ個清楚的「敵人」:資本主義,與建構ㄧ個清楚的答案:非經鬥爭過程不足以解決問題----這也是馬克思解決階級問題的終極答案。(引伸至您的論述「身為華教授的學生,我們認為他身為台灣住宅政策獻策的一份子,卻表示當前失衡的住宅「政策」可以「不經鬥爭而由政務官自行良心發現」)

從廣義的說,任何的社會都存在「階級」;但台灣社會住宅問題所說的「階級」已非昔日馬可思時代的階級,這正是我(可能也是華老師)想要強調的;也就是說馬克斯曠世的概念,「階級論」,還是可以引用,但必須注意的是,不能硬生生套用至今日現象;即使做為馬克斯的忠實追隨者,也不能(講得難聽一點)---「食古不化」。之所以不能套用的原因,曾先生與您都不會反對,今日之階級,其內涵與產生原因已不同;也就是因這樣的不同我們不能再套用馬克斯的公式:階級的敵人就是「資本主義」。

回到我們談的今日住宅問題的「階級」,誰跟誰是敵對面?拋開馬克思階級概念,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說,今日住宅的階級問題是有房子的「有(房)產階級」與「無(房)產階級」間的對立問題。有產著希望維持甚至哄抬房價,無產著抱怨買不起房子。

理性一點看,這跟資本主義好像沒什麼關係;因為ㄧ個農夫,可以馬上翻身為金錢(權)階級。所以,也不必非用"鬥爭"這樣的改變現狀的方式不可。

我前篇內容亦已提到,「擁有房產」的價值觀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它讓房子成為資產的象徵;如果資本主義有發揮什麼作用的話,就是在前述價值觀的底蘊之上,不斷製造需求,再商業性的哄抬,讓房價不斷翻新;民意代表阻礙了各種改變哄抬現象的政策,但其背後的力量,除了建商之外,我們難道不能說是廣大的「有產階級」所希望反映的心聲嗎?

敵人既然不在資本主義,要解決住宅問題自然不宜再拿馬克斯的大帽子來套;而是華老師說的「政策面」的問題。政策到不到位、該為而不為,既為而又東折西扣,這都是該檢討的;在「有產」的價值觀下,要頓時消彌房價問題,除了革命恐無他途,但政策面的良善與否卻可適度抑制房價的不合理飆漲,是革命與鬥爭以外的民主理性的改革方式。

在「政策做為」之外,談到解決住宅問題的方式,我們之間的歧異其實不大,就是鼓勵「租」而「不購」!

我自己也問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房子供租,以轉化購房的意願;台灣的有產者,確實存在著寧空物租的心理,等著增值也不想出租壞了房子。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回到政策面,是否能制定有效的「制裁」空屋的法令?

制定法令又涉及民意代表,…

所以,我們似乎可暫時離開老馬(馬克思),共同來鞭策小馬(馬英九)做該做的事是否比較實際些?!

既然呂社長承認當代社會「新貴族階級的發生有其新的型態」,表示「階級」生產有新的型態,就更應該同意曾益順的觀點,而非華昌宜的觀點,同時,也該認識到與階級並存的「階級異化」問題。(「社會階級」被廣為注意到是起源於馬克思的理論,當然也早認識到「社會階級」涵義是隨著社會變遷而有所改變。)

基於您本人也表示「花了三四十分鐘,逐字的讀了兩三遍苦勞網曾益順對華昌宜的評論」,那麼,您或許讀出華對馬派的錯誤認識與詮釋。換言之,即使今非昔比、社會脈絡也不盡相同,但馬派的階級論述仍有其重要性。

您說:「今日的階級敵人不是資本家,而是新一代產生的、擁有土地資源、擁有房屋者與控制住宅供需政策的「住宅貴族」(姑且名之)」,認為「新一代產生的、擁有土地資源、擁有房屋者與控制住宅供需政策的「住宅貴族」正是「階級敵人」。此段再一次強調「階級」的存在,並使用了「階級敵人」一詞,雖然文中未能知道您所指的究竟是誰與誰為敵,但從其詞面上的解釋,呂社長您所認識到的「階級敵人」其實含有「雙方敵對」之意,亦即馬派所重視之「階級對立」。

您還提到,「無殼鍋牛轉型為有殼後大部分都進入了這新的貴族階層,成為哄抬房價、房價居高不下的共犯。」這就是為甚麼目前社宅推動者要強調只租不賣,就是為了避免住宅商品化、落實居住正義。因此,雖不知道您言下「年輕人」所謂何人,但至少在下從未「不願租房子住」,並經常鼓勵朋友們以租代購、並且時時宣導長輩親友不炒房產勿買紅單。

至於,您提及「同樣是走過工業革命,為何歐洲社會較之於東方,尤其是華人社會,炒房問題沒那麼嚴重,也會出現更多的出租住宅」呢?

建議在此再多讀一回曾益順對華昌宜的批判:『最後一段華昌宜認為:「房價飆高、房產壟斷」,以至於「房產可以決定階級」,原因在於「政府施政不力」,以及「政務官與民意代表…是台灣房地產現象的構成和決策者,如果他們不願改變現況,當然現況不會改變」...這就是他的方案。這個方案挺奇怪的。他竟然也在這最後一段,在指出了「政策決策者、政府」應負責之後,又提出「這正是階級的另一意義」。「階級」好像又出現效果了。』

同時,曾益順並未「以簡單「唯心論」而予以否定。」他認為,在『重視擁有房產」的主流價值中,正是因為華昌宜根本的忽略了「階級因素」,也就無法提出「房地產的飆價與壟斷等問題,都是階級造成的現象』,更無法如馬克思主義者、察覺「政府」的階級性。身為華教授的學生,我們認為他身為台灣住宅政策獻策的一份子,卻表示當前失衡的住宅「政策」可以「不經鬥爭而由政務官自行良心發現」,也難怪曾益順要批:『城市統治者理應提供受薪勞動者「生活必要」的住宅,卻執行欺騙,引誘受薪者將其「所得」再投回資產階級的口袋。」』

如上所述,既然您承認了階級之存在,則即便不願意跟隨馬克思腳步,也必不可能忽視階級異化、甚至階級對立正肇因於資本主義,乃至於新自由主義。敵人早已現身,矛盾不攻自破。私認為,對社會現象有所解釋、而能啟蒙甚至激發後進思想,乃是理論最珍貴的貢獻,而透過反思、批判當下而能有助於社會現實,實踐真理的過程即是「真理」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