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設計待改革議題&友善執行方式(註1)(何震寰)
(一)公共工程設計待改革之處
邁向優質美感空間改造的行動方針之中,「委託優質團隊」即是不二法門,在此之下首要需檢視目前公共工程競圖的制度中許多有待改革之處,掃除好的設計團隊裹足不前的因素,做出歡迎優質設計團隊前來貢獻所長的措施。不過此類問題由來已久,文中難以窮盡,茲概略以案件執行順序列舉如下:
- 競圖與設計監造委託專業服務案的勞務採購,兩者之間長期以來存在著基本本質上的差異。
- 招標制度為求防弊而產生了許多僵化規定,此與藝術家獨立思考的、自由的、解放的、衝破既定框架的精神本質是對立的兩端。譬如招標中規定章節框架、高規格要求文件嚴謹程度,限制了設計團隊的創意。
- 主辦機關非以專業態度看待設計專業,視為僅是提供服務的廠商。
- 欠缺主辦機關對招標內容的事先初步測試、有熱情有想像力的空間計劃書、全區的規劃、對周遭的影響評估。
- 缺乏招標資訊的公告宣傳。標案公告宣傳的程度,是許多團隊評估是否投入的關鍵。主辦機關除了公告在公共工程採購網,若能也額外對外做公開宣傳,將吸引更多優質設計團隊投入。標案的主辦單位的氣氛,常以公事公辦、照本宣科的行事風格,可能傳遞出未特別期待與歡迎優秀設計團隊前來投標的言下之意。
- 投標制度中要求設計團隊在設計費打折與低價競爭、提供額外的創意回饋。此呈現設計採購被視為採購物品而非徵選專業服務團隊的現象。
- 等標期給予設計團隊進行備標的時間過短,大多只有兩週,扣除閱讀消化標案內容與基地條件,以及繪圖完稿、輸出列印裝訂、徵詢協調複委託顧問等,真正能夠做概念創意設計發想只有一到三天。因此,全國各地的公共建設的概念設計往往只有三天不到的水準,縱使後續的細部設計不至失格,概念層次將持續地以僅三天成就的水準執行到建造完成。
- 資格標文件小疏失導致設計團隊整件設計案投標被廢標的案例層出不窮,諸如文件中少寫一個字、機關與投標團隊對應備文件的解讀不同、文件格式不對、數字寫國字或阿拉伯數字的差異、標封少寫地址等而導致廢標。
- 評選的現行評分制度,由多名評審獨立給分,計算加總後決定。此制度導致經常是中上水準的作品勝出,而非最佳作品。雪梨歌劇院曲折離奇的評選過程中,獲選作品建築師Utzon的最終出線,來自評審團主席Eero Saarinen的視野高度與洞見,說明伯樂決定了開創性作品的重要關鍵性 。
- 評分制度中的許多不合理之處,譬如分項計分,而非整體評估給分,漏項則該項零分,直接導致失敗,而評分項目有時又與招標內容不完全相符。
- 評審的背景組成大多非空間設計專業,形成外行評選內行。許多土木機電背景或公務行政背景的人士被納入設計評選委員,猶如田徑專家或體育行政公務員擔任芭蕾舞比賽評審,亦常見機關主管理所當然地逕自擔任起評選主席,宛如教育局長擔任校際歌唱比賽或繪畫比賽評選主席。設計領域中的大師文化是行業中的傳統,也是維繫設計行業能夠競爭與維持高度的由來。如能邀請有高度與視野的大師級空間專業人士擔任評審,將直接有效吸引優質設計團隊。
- 設計服務費率未達專業水準,設計費偏低是普遍現象,建築設計案又低於其他土木水利等相關空間環境專業,亟需趕上高科技、金融等產業或國際水準。
- 公共工程執行環節中,充滿了做久才會知道的潛規則或慣例,缺乏開放友善的介面。
- 合約中甲方逕自列入不合理條款(霸王條款),要求乙方須無限配合甲方要求事項,讓乙方卻步。或以過去高額大規模的案件的繁雜合約,套用於低額小規模的案件上,造成乙方無謂的行政作業。
- 隨工程進行,細節的設計變更是常見過程。大師更是在工程進行中不斷修正設計,使設計更臻完善與精彩,最知名案例當屬建築大師高第設計,自1882年即開始修建至今尚未完工的西班牙聖家堂。然而當下公共工程假定在開工前,設計團隊就應將設計完整且精準制定完成,成為不可輕易更動的發包文件,將設計者在施工過程中為求提升品質而提出的變更要求視為設計疏失。
- 合約中列入不合理罰則,常使設計團隊誤觸地雷,具備長期經驗的團隊,都需要戰戰兢兢。
- 階段審查的過度審查現象,使設計單位窮於應付,或審查委員意見相左,使設計單位無所適從。
- 經費編列普遍偏低,發包不成後才進行減項,形成設計單位修改發包圖說的無限輪迴,卻無申報因此衍生勞務費用的制度。
- 施工承攬廠商的評選,設計單位無從表達意見,卻要一併負責施工成果的成敗。亦有許多機關對設計單位的「監造」工作有所誤解,要求監造單位進行施工「監督」。
- 設計者對改造空間的無限終身責任。
上述僅為筆者接觸公共工程的粗淺經驗中所見,尚有許多未能列舉,有待公共工程環節中各方人士的理解與改革行動,使撥雲見日之時到來。
(二)友善執行方式(註2)
前述關於採購法、量化、指標導向、重法規輕人文、防弊優先等問題,皆是阻礙美感空間的機制的源頭。友善的設計條件,是吸引好的設計團隊的前提,友善輔導機制與推動機制分述要點如下:
- 業主委託某機構組織來扮演多方平台,積極溝通協調,建立專業對話模式(不將專業團隊當作廠商)。保持溝通、授權、容錯的基本原則,尊重所有環節上的每個人。此機構從上到下,所有人都應積極任事,為業主與設計團隊施工團隊帶來正向積極的工作氣氛。
- 用心擬定聰明而巧妙的遊戲規則,使整體計畫以低成本得到高效益。
- 投入心力制定設計題目,用心辦理徵選流程,並確認業主的積極意願,以及輔導業主能夠尊重專業。
- 突破採購法的評選流程,加強宣傳徵選公告訊息擴大徵選,以便找出好團隊。同時在程序合法基礎上,創造機制的彈性,譬如不採用制式公共工程合約來防範設計單位(避免殺雞用牛刀),以正向態度徵選好團隊,並充分授權、尊重專業。
- 安排輔導機制,延攬優秀顧問參與討論過程,協助業主確認改造目標與願景,設計過程中誘導設計團隊發揮所長確保設計品質。
- 媒合材料廠商贊助或爭取其他單位的經費補助來源,促進各種可能性的發生。視材料廠商為夥伴,而非利益團體。
- 過程中,平台積極投入管理,消弭隨時發生的衝突,掃除執行中遇到的各種障礙。
- 驗收時,不是採取典型工程驗收模式(檢查品質規格尺寸數量), 而是讓設計與施工單位告訴使用單位如何欣賞、使用、維護。
- 所有改造案件完成後,統一進行媒體宣傳行銷,讓所有人因參與而獲得成就感肯定。
平台角色扮演了完美的媒介,藉由上述措施,使設計團隊得以得到專業尊重而擺脫廠商角色,讓設計能力突出但不熟悉公共工程流程的設計團隊可以容易進場,並發揮專業,此也讓使用單位得以找到優質團隊。
註1:原文刊登於《建構永續的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人才培訓教材)》。2022。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本文經節錄並調整局部內容。
註2:此基於筆者(何震寰)實際參與的三件教育部補助的計畫來觀察(中央廚房改造計畫、大學宿舍改造計畫、學美美學計畫)歸納而成。
#友善招標 #友善執業環境 #招標方式建議 #改革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