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職場環境,前輩與後浪的對談

出自archiwiki

討論時間:2023.12.24

一、前言

為促進大家積極討論、輕鬆討論這種建築現象、制度和想法等等,此文章紀錄來自建改社和建研所的日常對話,期望若有一樣困擾的建築人,都可以從這些對話中或多或少地有點收穫,或是當作可以參考的資料或是作法。鼓勵大家多多發言,讓建築界和整體社會環境愈來愈好。


二、精選文句

精選文句
1 其實,她很喜歡建築,但是我們的整體工作環境,讓她怯步!
2 我們的環境,已經惡劣到讓年輕人不敢投入他喜歡的工作,也無法給下一代一個許諾的未來。
3 起薪要夠,不然就被視為爛公司;然而,也有願意起薪低但能學習成長的年輕人。
4 現在的小孩比較願意選擇能快樂且有成就感的工作,反正努力也買不起房子。
5 主要是讓有熱情的年輕人能找到工作的成就感,就會對建築工作上癮。


三、對話紀錄

日期 發言者 內容
2023.12.24

(日)

楊秋煜 週五面試一位有三年工作經驗的應試者,面試到後來,她落淚了

讓我這兩天心情也很低落。 事情是這樣的 她大學是念物理系,唸了兩三年後重考進建築系 畢業後在台北某建築事務所工作了一年多,之後到台中室內設計公司上班兩年(老闆是美術背景),因為公司結束,所以出來面試。 來面試的時候說,做室內設計很好,想要繼續做室內設計,但是如果可以接觸到一點建築也不錯。 我心裡OS,我們是建築為主,那你是來……. 當然,我還是仔細跟他分享我們事務所做的建築與營運方式。 之後 她主動提問「建築師這麼辛苦,從競圖、設計審查、施工、監造,錢少事多責任多,是什麼支持你走下去的」 當然,我也是跟他說了一堆 當中有提到她的故鄉城市基隆,這幾年有很大城鄉風貌改變,就是有許多人的投入才有今天!她也頻頻點頭同意! 後來我很好奇的問,「那當初你為何有從物理系,重考到建築系?」 於是,她就淚崩了! 她離開之後,我才想透徹 其實,她很喜歡建築,但是我們的整體工作環境,讓她怯步! 我們的環境,已經惡劣到讓年青人不敢投入他喜歡的工作。 也無法給下一代一個許諾的未來 更遑論也在水深火熱的我們! ……….. 只能說, 各位建改的夥伴,我們要更努力才行!

Moore 真的!所以我們只能一直努力,除了環境外,也要想辦法提高大家薪資跟待遇...然後想辦法讓人才來我們這邊,淘汰掉一些不好的事務所
林欣億 我已經連續三年用好薪資、好年終(三個月) 都還是留不住人。(加班費都照勞基法規定外還有獎金)

有時回過頭看,我們給同事比給自己還要好,但我們扛得住心態,員工未必...因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無法去比較,就是埋首前進...

連我員工都跟我說:老師 你這樣存錢太慢,我用少少的股票慢慢來都比妳快........(那時我才意識自己完全沒有理財觀念!! 忙到沒時間了解理財...)
謝文泰

(Teddy)

我們認為的好待遇在新鮮人的眼中還是不夠好,這也是令我感到茫然的地方。
我觀察到一定比例的年輕人其實畢業前都被爸媽供養得很舒適,所以畢業後找工作的時候潛意識裡會希望事務所接起他爸媽的角色,供應他不少於畢業前的舒適度,然後在這個水平上追求更好的待遇跟福利⋯⋯
對我們以前的日常開銷來說,這個期待值一點都不困難,但是如果是現在普遍大學生的開銷來說,其實他們的薪資是很容易月光的
鄭人豪 其實不只是建築業的問題,整體社會都被搞的躺平,現在的年輕人只分兩種爸媽有成的留幾個房子躺著就能過生活;爸媽努力無成的一輩子怎麼拚都沒辦法好好生活更別說買個遮風避雨的房子。也不止一次聽到年輕世代說工作沒有未來還不如回家等爸媽遺產⋯⋯
賴人碩 我敢跟業主吵架,但不敢跟同事吵架

不跟業主爭取合理的條件,變相就是凹同事同事需要正常的工作條件也需要設計成就感

這幾年是這麼想的
Mike 我ㄧ直都是這樣耶
我是幫員工打工
裝修,空間,mini bar
都給很好
有健身中心,有游泳池
有淋浴
冷氣給他吹到冷都沒關係
謝文泰

(Teddy)

我只有點心零食飲料放題
Mike 泳池還有網紅,藝人,金髮碧眼烏克蘭妹妹
是租的大樓公設
到101近,在信義區商圈,吃飯看電影逛街都方便
只能盡力滿足年輕人,拜託他們學習。每個月發獎金,其他順其自然。
楊秋煜 這…..已經不是我們建改能處理的議題了! 可能要去選總統才有辦法
Mike 社宅的設定要重新思考
昨天看ㄧ個報導,台灣全球第12富有國家
但是建築師(業)確沒有這樣的感受
願意好好發展職涯的人很少
另外,海外市場也該關注
賴人碩 建築師也是貧富差距很大的行業
Mike 我認識的建築師都同輩居多,沒有什麼富有的。除了當開發商的。
而且還是英國註冊建築師,沒考台灣的
業務,精神上,財務,生活平衡上都有一定的水平。可以在工作時間烤肉吃
鄭人豪 台灣人銀行可能富有、房地契可能富有但居住環境像貧民窟
我們自己都過的像條狗一樣累,怎讓下一代覺得有希望⋯⋯
賴人碩 精神富有🤣
鄭人豪 這可能是建築師少數擁有的資產
Mike 我有和日本開業的建築師同學比較過
我們慘很多
日本有很多小型案件來自於民間委託,金額都能滿足營運。內容也不差,可以成設計作品,當成作品集
鄭人豪 我們的設計費比建設公司的一片雨遮還不值錢
建設公司寧願拿錢遊說也不願意給建築師,反正法規衝到最大獲利怎麼爛的設計都有人買單
Mike 19:21 圖片
日本同學的學校設計,在台灣我覺得隨便都可以講成大師那樣吧。互相聊時,形式上沒什麼追求,也就順順弄
19:24 圖片
概念,陽光充沛,活動空間流暢,沒了
為什麼用木材:便宜好做
沒了
鄭人豪 移民社會如同浮萍沒有落地生根,有錢希望能隨身帶著東西能用就好⋯⋯可能要在過幾代
Mike 19:26 圖片
競圖簡報
沒有什麼幾百頁報告書
沒有超過30頁slides
沒有ㄧ票專家委員
競圖時,都是肯定多過於批評
賴人碩 工作減量,專注設計
Mike 我介紹PCCES系統給他知道,完全傻住
Shen 上次去看綠美圖 SANAA家珍的感言有讓我的同事動容,連得普立茲獎的事務所都戰鬥成這樣了,我們沒什麼好說的,做建築本來就不是來爽的
都是吧 圖面的整理 對於色彩細微的堅持 空調自己要會算 等等,尤其我們面對相同的建設局業主,被刁難的狀況還得向他們這樣 同事是很有感的
他們被扣了4千萬 我們被扣了50萬 .....
千奇百怪無所不扣
Mike 日本建築師會算空調是很令人吃驚的事。
他們的訓練不重視。
Shen 我覺得不只建築業 很多需要高度投入的行業都會沒人 這個世代的問題本來就如此 以成大建築來講,他們都以台積電做為對照,我們是不可能追得上的,我悲觀地覺得無解
Mike 工作模式要思考,還有公共工程的八股需要耗掉很多人力資源的要變化
19:44 圖片x3
日本建築師很容易和工匠系統結合
圖畫的不多,已交代設計意圖為主。DD CD 都是和工匠供應商討論
工地衛生,安全不是建築師的工作範圍
賴人碩 制度上的相互信賴(vs相互推卸)
Mike 19:47 圖片
可是很乾淨呀
問:為什麼都是木頭鋼構玻璃?很多日本最近都看來很像。答:因為他熟悉,介面簡單。別人可能也是。
他是山本理顯工作很久的
做過 天母木蘭案
很期待他們講出大道理,也沒有。倒是很會描述環境的觀察
謝伯昌 我學生在台中最大建築師事務所,月薪四萬離職,跑去月薪二萬八的室內設計公司
劉獻文 室內壓力比較小,創業機會比較多
謝伯昌 問她為何跟錢過不去?

她說待事務所沒成就感、沒前途、沒樂趣 一年之後 她自己當老闆了

劉獻文
事務所本身就比較死板,對於法規 等內容又繁雜
還有執照圖 也不一定能碰到施工或是現場,多半數都在處理 承辦 處理老闆情緒
作室內 一年作兩案 利潤就打趴事務所的薪水
4*13 = *52*

一個室內案子平均收入30 週期又短 剩餘的時間還可以作自己

鄭人豪 室內真的錢途比較好,而且未來蓋房子機會越來越少,只剩一些變使、室裝。而且室設又好考
劉獻文 建築產業的問題 應該是回到學校來看

學校給了很多夢想 很多講法 但真的進到產業後 有多少事務所能保持˙?

錢多 跟未來性

現在的小孩比較願意選擇後者 開心 作自己 有成就感 反正努力也買不起房 為什麼不做自己想要的

我這很多員工都自己出去開業接案

活得很好,台灣市場太亂 說建築很專業?也是沒有 因為建築師也沒作好 剩下敲章 說室內很專業 也是沒有 只要出3d 師傅都做得出來 有證照的也是亂作 也沒有在管理沒證照的執業 不館在室內 或是建築 只要政府 或是業界對於這樣的作業沒有管轄 其實 未來的人 就是可以很快的脫離企業 自立門戶

另外一種新的形態 去找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反正房子 我這輩子是買不起了

我就買一個快樂與體驗

賴人碩 A.建築設計/室內設計

B.經營者/從業者 A.B.兩變因對於收入的影響如何? 建築設計從業者 收入低於 室內設計經營者 讓年輕人寧可室內設計創業, 但也僅能處理室內而越來越缺乏建築能力 Q.建築設計經營者的財務計畫如何健康化? Q.建築設計經營者的專業能力與專業價值如何提高?

Mike 設計費尚無發提高,至少從事情化繁為簡開始
很像日本建築師
日本大學教書收入也不錯,能全職
劉獻文 應該這樣看

台灣的事務所 小型的比較多 大型事務所 除非進入到管理 或是專案後 才有可能高薪 目前小孩的想法有兩種 1.起薪要夠,不然你就是爛公司 網路上很多這樣的言論,也會驅使好的人才抗拒} 但很多會靠邀的都不太好用,現在孩子不討論忠 2.起薪不高,但讓我學習到 但這樣的事務所基本上都會被上述那些酸民弄死 除非是一線 的事務所 不燃基本上很難 目前都要用高薪去負擔成本

Mike 起薪3.5萬也不一定有人
劉獻文 事前從簡 如果從自己事務所作 應該是可以 但多數的問題都在處理外部的突發狀態 小孩的耐心有限 有耐心 有想解決的人 後續都會有開業的夢 除非今天待著 比開業好一百倍 但這樣的事務所 很少
賴人碩 我尊重轉行的個人意願,

但也找尋建築專業提高水準與創造價值的方法

劉獻文 目前已經開到3.8萬以上
走一種 找有緣人來工作 現在老闆也需要變成這樣佛..
Mike 用BIM之後是不是事情比較簡化?至少內部工作量可控?
賴人碩 是的!這六七年,我們很有感
Mike 我覺得這是務實基本改變的開始
每位也能薪資上升
劉獻文 在 Facebook 觀看這段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WVQtNycJatGwKxnx/?mibextid=KsPBc6&startTimeMs=61000
這概念 就是世代
吳宜晏 人生充滿著選擇,選擇自己要過的人生,選擇自己相信的價值,選擇好了就讓跟自己有一樣價值信念的一起變好,就好^^
Mike 唉,這態度工班師傅也怕怕
吳宜晏 不用要求所有人都一樣,只要自己往自己相信的路上走著,總有人會跟著
不必為了跟自己不一樣價值的人調整步伐,因為他只是有跟你不一樣的人生選擇罷了
賴人碩 真的只能選擇繞過這類人了!

(我是收服不了這狀況的!)

@楊秋煜

我還是比較想要: 第一次寫標單就上手、輕輕鬆鬆寫標單、寫標單我也會 ...這類的實質課程啦!

Mike 我覺得可以排賴建 @賴人碩 去楊國隆建築師的Archicad講座分享心法,畢竟目前都是Revit 的在分享,門檻比較高
個人覺得Revit 看到的都是土木人在畫機電那樣的
沒有建築師背景的用BIM 出來分享,還真以為都要用Revit到那個高規格使用,會很嚇人
賴人碩 台中公會有一些還蠻厲害的bim 建築師
何震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721782761171266&id=100000188566938&mibextid=9R9pXO
像政節這樣有熱情的年輕人還是存在的,主要讓他們有工作的成就感,就會對建築工作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