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行 39: | 行 39: | ||
[[談校園品質的關鍵因素]] │范巽綠次長訪談_呂欽文採訪整理 | [[談校園品質的關鍵因素]] │范巽綠次長訪談_呂欽文採訪整理 | ||
[[採訪謝英俊]] │徐岩奇 |
於 2022年11月22日 (二) 13:12 的修訂
建築改革社專書
尺度院落與大樹場所:921校園後記 │王維仁
重生,比創生更難 │潘天壹
新校園運動進行式 │黃建興
九二一,台灣的原罪,片刻的覺醒 │丁榮生
從「建改社YOUNG TALK」活動淺談建改社「世代交融」的實踐與作為 │吳宜晏
打造南瀛新校園 │吳建邦 林谷達
記與陳邁先生 為建改走過的日子 │呂欽文
對於公共工程契約之期許-從建築師工作談起 │李仁豪
從2019年 9月回顧1999年 921震災後校園重建工程南投縣民和國小及民和國中的建築志業和建築信念 │林洲民
恐龍如何學習貓的靈敏? 九二一新校園重建的關鍵政策 │林盛豐
從校園重建,到打造未來世代的多樣化學習空間:「921新校園運動」的歷史意義 │范巽綠
災後重建的反思與期望 │夏鑄九
逆風前行_向創社陳邁社長 致敬 │徐岩奇
二十年,從921新校園運動到設計研究院 │張基義
不只是硬體,更期待校園文化的改變 │邱乾國參事訪談_殷寶寧採訪整理
談校園品質的關鍵因素 │范巽綠次長訪談_呂欽文採訪整理
採訪謝英俊 │徐岩奇